新材料革命

新材料革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4D打印技术开创者斯凯拉·蒂比茨开创之作。探讨设计材料的全部潜力,展示开启新材料全新未来的途径。

内容简介

材料只能作为被动的构件而为人摆布吗?它会不会变成“活的”,可以感知环境、适应环境,并自我组装到一起?

麻省理工学院自组装实验室的创始人斯凯拉·蒂比茨,在本书中展示了材料领域新颖的设计和制造方法,表明了材料令人惊讶但仍未被开发的能力;利用看似使熵逆转的方法创造简单的材料“机器人”,通过编程使日常物体或环境“活”起来;挑战传统事物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分解的观念,认为物体可以随着时间变得更好;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可以对材料进行编程,使其变得更活跃、更具适应性,并自我进化。

作者简介

作者斯凯拉·蒂比茨,麻省理工学院自组装实验室创建人和联合负责人、建筑系设计研究副教授,新材料革命引领者,4D打印技术开创者。设计和制作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展出,包括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费城艺术博物馆和古根海姆博物馆等。

已出版书籍《活性物质》《自组装实验室》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测一测 你了解新材料吗?

01 可编程,新材料的未来

新的工业革命

可编程材料,材料的未来

02 建立数字化世界与物理世界共生的系统

材料计算,一切材料都可以是计算介质

材料沟通,我们应与材料和电子设备合作

计算没有效率,但更有创意与活力

03 自组织,3个核心要素在无序中建立秩序

设计能量,让结构更好地实现平衡

塑造几何形状,使其能够聚合成所需的全局结构

智能作用力,将正确的部分持续连接在一起

04 精简即智能:利用越少的材料做的事越多,系统就越智能

自我修复、调整或自调整,不断改进设计

冗余,助力构建一个健全的系统

改变消费者和品牌心态,创造活性产品

05 没有机器人系统的机器人

4D打印,使部件从一种形状变为另一种形状

材料既是执行器,又是传感器

材料逻辑,嵌入结构中的逻辑机制

可打印的机器人,重新思考机器人的性能

智能衣物,超越复杂的解决方案

06 自下而上地建造,从头开始制造产品甚至环境

像蜂群一样,自下而上地建造

控制,放弃一点控制权会变得富有成效

破坏建筑,也可以是一种建设

07 自下而上地设计,与材料合作

始于材料,而不是设计本身

适应式设计,一个产品不是在一开始就进行设计

08 逆转,再利用,再循环

定制化,重新定义设计和制造

模块化,像乐高一样的功能性活性材料

自我修复,让材料像皮肤一样具备自愈能力

自拆卸,通过温度、湿度或压力让它实现自分解

生长,制造更智能材料的逻辑延续

09 材料的未来正在演变

融合的学科

通用平台,帮助创建一个“制衡”系统

自我复制,信息从一代传递到另一代

大规模物种形成

从材料到材料人工智能

致谢

参考文献

新材料革命是2023年由湛庐文化出版,作者[美] 斯凯拉·蒂比茨。

得书感谢您对《新材料革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数字金融革命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货币的发展史和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数字货币的兴起、支付手段的变革,进而带来的人们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方式和经济模式的转变,以及数字金融时代的金融科技的发展与监管。本书为货币经济学、数字货币的演变和监管、区块链技术、金融服务行业的转变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等提供了清晰的见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解释了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关键价值主张及其前景;·研究了脸书等大型高科技公司进入数字货币市场的意
思考的革命 电子书
本书属于德博诺创新思考经典系列。当旧有的思维模式让我们陷入困局时,是时候来一场思考的革命了。本书提供了思考革命的纲领、原则和措施,指引读者,通过观念和价值观上的改变,来加强行动的有效性、建设性,推动个人和群体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解读《国家与革命》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科技革命与世界 电子书
本书从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国际安全研究的角度,截取迄今为止的“科技革命时代”中值得关注的史实、案例和问题,勾勒“科技革命时代”国际关系发展变化跌宕起伏的历程,探讨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大国发展(或崛起)过程中抓住用好科技革命机遇的历史经验和抓住却没有“用好”甚至完全错失科技革命机遇的历史教训,并以“科技革命时代”所发生和遭遇的“故事”特别多的日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