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探索经济学范式转换,解释经济系统复杂特征,提出十条非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原理。
内容简介
本书则试图建立非线性动力学以及其他新兴科学范式,以期突破经典力学范式,从而探索经济学范式转换概念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此解释经济系统的不稳定性等复杂特征。本书除导论外,分为十章。导论对本书的写作背景进行了介绍,明确指出经济学研究范式转换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第一章为经济学的时间要素。第二章为经济学分析从哪里开始,分析了经济学建立的哲学基础。第三章为市场的微观结构。第四章为货币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五章为货币虚拟化。第六章为集体选择的信息理论。第七章为信息最大化。第八章为市场价格动态与货币数量参数。第九章为货币数量参数与通货膨胀理论。第十章为经济周期。本书以现代自然科学的新范式为参照系提出原创的、非新古典主义的十条经济学分析原理。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导论
一 从隐喻到范式
二 范式转换
三 经济学的概念体系
四 从微观到宏观
第一章 经济学的时间要素
一 守恒系统
二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三 熵与时间方向
四 熵的微观理论
五 被肢解的科学
六 科学与人性的统一
七 亚当·斯密猜想
第二章 经济学分析从哪里开始
一 还原论与整体论
二 “双重叙述”困难
三 理性经济人
四 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
第三章 市场的微观结构
一 劳动成本价值理论
二 边际分析
三 交易理论
四 交易中的二元抉择
五 交易网络的自组织理论
第四章 货币理论的微观基础
一 货币中性
二 马歇尔及其货币理论
三 凯恩斯革命
四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新古典主义化
五 货币的本质
六 价值形式理论
七 理发师悖论
八 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九 危机的简单可能性
十 简单商品交换系统的自组织
第五章 货币虚拟化
一 货币符号
二 黄金和纸的故事
三 货币的解放
四 货币乘数与流动性创生
五 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
六 金融创新与迪维西亚总量
七 电子货币
八 虚拟货币
九 多元价值系统
十 开放经济与货币数量
十一 流动性与货币性
十二 货币数量论的基本问题
第六章 集体选择的信息理论
一 马歇尔及其“三体”隐喻
二 “马歇尔的迷惘”
三 伪市场机制
四 复杂系统的宏观方法
五 交易的信息理论
六 信息的创生
第七章 信息最大化
一 成交博弈
二 凯利公式
三 供给主导
四 互联网时代
五 创新优势与达维多定律
六 价格作为信息发现过程
七 社会选择和市场价格排序
八 创新与效率
九 价格动态
第八章 市场价格动态与货币数量参数
一 交易的微观理论:对称性破缺
二 价格转移的统计描述
三 价格动态的逻辑斯蒂方程
四 价格动态对货币数量参数的敏感依赖
五 货币数量参数
六 金融创新推动的货币扩张
第九章 货币数量参数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 数量论与通货膨胀
二 通货膨胀动力
三 恶性通货膨胀
四 逻辑斯蒂路径
五 股市暴跌
六 货币政策规则
七 中国货币政策
八 通货膨胀目标制
九 凯恩斯原则及其局限性
十 货币数量参数与通货膨胀目标预测
十一 是货币战吗
十二 大难临头
十三 让人民来决定
第十章 经济周期
一 经济周期的统计规律
二 经济周期结构
三 凯恩斯乘数
四 中庸之道
五 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六 本征波动
参考文献
后记
经济学分析原理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沈华嵩。
得书感谢您对《经济学分析原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