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史书被动句比较研究

中古史书被动句比较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中古史书中的标志被动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数据统计、分类、描写、说明和溯源。

内容简介

本书充分借鉴、吸收了被动句的其他研究成果,试图构建一个科学、严密的被动句系统,对被动句的专题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为语言文字工作者们了解中古时期史书被动句的发展流变提供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和语言事实,为汉语史语法研究尽自己的一丝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作者肖丽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3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说明(凡例)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价值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的研究价值

第二节 汉语史的分期及中古汉语的界定

一、“中古汉语”概念的提出

二、国内外学者的观点

第三节 语料的选取原则及本书所用语料的基本情况

一、语料的选取原则及本书所采用的观点

二、本书所用语料的基本情况

第四节 本书所用的研究方法

一、文本语料与电子检索相结合

二、穷尽式描写法与语义分析法相结合

三、平面描写与总结阐释相结合

四、历时对比与共时对比相结合

第一章 中古史书被动句概况

第一节 中古史书被动结构的主语

一、受事主语为人称代词所指代的人

二、受事主语为承前省略或后置的人

三、受事主语为有生命的物

四、受事主语为无生命的物

第二节 中古史书被动结构中的施事

一、施事为人

二、施事为物

第三节 中古史书被动结构中的相关成分

一、被动结构中的单音节动词、双音节动词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以被动结构中的动词为中心的相关成分

三、被动结构的否定

第二章 中古史书中的被动结构描写

第一节 “於(于)”字式被动结构

一、“(受事主语)V·於(于)·N施事”式

二、“(受事主语)不·V·於·N施事”式

第二节 “见”字式被动结构

一、“(N受事主语)·见·V单音节/(V双音节)”式

二、“见·V1·V2连动”式

三、“不/未·见·V”式

四、“不·见·V1V2连动”式

五、“见·V·补语”式

六、“不·见·V·补语”式

七、“见·V·者”式

八、“见·V·者·补语”式

九、“不·见·V·者”式

十、“见·状语·V”式

十一、“见·状语·V·者”式

十二、“见·V·於(于)·N施事”式

十三、“不·见·V·於·N施事”式

十四、“见·V·於·N施事·者”式

十五、“见·V·N施事”式

十六、“见·N施事·V”式

十七、“见·N施事·V·补语”式

十八、“见·V·N宾语”式

十九、“不·见·N施事·所·V”式

第三节 “为”字式被动结构(上)

一、“为·V”式

二、“不·为·V”式

三、“为·V·补语”式

四、“为·N施事·V”式

五、“为·N施事·V1·V2连动”式

六、“不/未·为·N施事·V”式

七、“为·N施事·状语·V”式

八、“为·N施事·V·者”式

九、“未·为·N施事·V·者”式

十、“为·N施事·V·补语”式

十一、“为·N1施事·V·N2宾语”式

十二、“为·N施事·见·V”式

十三、“为·N施事·状语·见·V”式

十四、“为·状语·V”式

第四节 “为”字式被动结构(下)

十五、“为·N施事·所·V单音节/(V双音节)”式

十六、“为·N施事·所·V1·V2连动”式

十七、“为·N施事·所·V1·V2连动·者”式

十八、“不/未·为·N施事·所·V”式

十九、“为·N施事·所·不·V”式

二十、“为·N施事·所·状语·V”式

二十一、“为·N施事·所·状语·V·者”式

二十二、“不·为·N施事·所·状语·V”式

二十三、“为·N施事·状语·所·V”式

二十四、“为·N施事·所·V·者”式

二十五、“为·N施事·所·V·补语”式

二十六、“为·N施事·所·V1V2连动·补语·者”式

二十七、“为·N施事·之所·V”式

二十八、“为·N施事·之所·V1V2连动”式

二十九、“为·N施事·之所·V1V2连动·者”式

三十、“为·N施事·之所·不·V”式

三十一、“为·N施事·所见·V”式

三十二、“为·N施事·所见·状·V”式

三十三、“为·N施事·所见·V1V2连动”式

三十四、“不·为·N施事·所见·V”式

三十五、“为所·V”式

三十六、“不·为所·V”式

三十七、“为所·V·者”式

第五节 “被”字式被动结构

一、“被·V单音节/(V双音节)”式

二、“被·V1V2连动”式

三、“不/未·被·V”式

四、“不/未·被·V1V2连动”式

五、“被·V·补语”式

六、“被·V1V2连动·补语”式

七、“被·状语·V”式

八、“未/不·被·状语·V”式

九、“被·状语·V·者”式

十、“被·V·者”式

十一、“被·V1V2连动·者”式

十二、“不·被·V·者”式

十三、“被·V·者·补语”式

十四、“被·N施事·V”式

十五、“被·N施事·V1V2连动”式

十六、“被·N施事·V·者”式

十七、“被·N施事·V·补语”式

十八、“被·V·於·N施事”式

十九、“被·N1施事·V·N2宾语·者”式

二十、“被·N1施事·V·N2宾语·补语”式

二十一、“被·N施事·所·V”式

二十二、“被·V·N宾语”式

二十三、“被·V1V2连动·N宾语”式

第三章 中古史书被动句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古史书被动句的内部比较研究

一、被动句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以被动结构中的动词为中心的相关成分的比较

第二节 中古史书与魏晋南北朝文、汉文佛典被动句的比较研究及原因初探

一、中古史书与魏晋南北朝文被动句的比较研究

二、中古史书与汉文佛典被动句的比较研究

三、原因初探

第三节 中古史书被动句与唐钰明

结语

附录1 本书所用表格汇总索引

附录2 唐钰明被动句研究成果统计表

附录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国志》《后汉书》《宋书》《南齐书》《魏书》语言学主要研究成果目录索引

一、《三国志》

二、《后汉书》

三、《宋书》

四、《南齐书》

五、《魏书》

参考文献

一、专著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后记

中古史书被动句比较研究是2014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家春。

得书感谢您对《中古史书被动句比较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元嘉文学研究 电子书
元嘉文学是南朝文学的开端,也是中古文学摆脱玄言文风影响的第一个阶段,被人称为“诗运一转关也”。这一时期涌现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各体文学都取得了一定成就。本书对元嘉文学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儒学兴起与文学变化的关系、元嘉文学思潮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元嘉诗歌演进过程、“元嘉体”的体制特征、元嘉散文在中古散文发展中的地位、元嘉文学与永明文学的关系等,并指出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莫言小说研究 电子书
全面研究了莫言小说世界、文学观念、叙述世界能方面。
美国亚裔文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美国亚裔文学的六个重要分支,即美国华裔文学、美国日裔文学、美国韩裔文学、美国印裔文学、美国菲裔文学和美国越裔文学,分别进行了阐述研究,详尽梳理了美国亚裔文学的研究现状以及新世纪以来美国亚裔文学的发展趋势。
莫言小说文体研究 电子书
莫言之女关于莫言研究的一本作品。
方东树诗学研究 电子书
方东树不仅是桐城派的古文家,也是清代中后期一位重要的诗论家和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