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反映了张琢先生对国家、社会的关切和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理性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张琢先生在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方面的13篇论文。这些论文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个维度,回顾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中国发展研究的学术进路,反映了学者对国家、社会的关切和理性思考,体现了作者从历史演进、世界格局看待中国的具体问题的视角,和以学理研究及实际数据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作者简介
作者张琢,哲学、社会学、鲁迅研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1964年至198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85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任《社会调查与研究》编辑部主任。1986年创办《社会学研究》杂志,任主编。1998年4月至2011年3月,任日本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部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究述评
一 发展与发展理论研究
二 理论讨论中的五个热点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化的分期与发轫
一 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分期
二 中国现代化的发轫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早期现代化向制度、文化层的推进和孙中山的发展蓝图
一 维新思潮的酝酿
二 戊戌维新:政治、文化现代化的揭幕
三 义和团运动的二重作用
四 清廷弥留之际的“二次维新”
五 辛亥革命:中国早期现代化向政治制度层推进的高峰
六 孙中山的中国现代化蓝图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化若干目标分析
一 科学技术现代化
二 农业现代化
三 工业现代化
四 产业结构的现代化
五 城乡现代化
六 社会结构的现代化
七 人口的控制
八 教育现代化
九 人的现代化
十 生活的现代化
十一 生态环境的良性平衡
中国发展的新成就与持续发展
一 当前中国经济水平及国际比较评估
二 社会发展主要指数的变化
三 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
四 关于中国的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区域和区划的变迁
一 中国经济区划的由来
二 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区划的变迁
三 县域经济与主体功能区
四 行政区域经济与市场经济区域在互动中融合
从亚欧第二大陆桥的开通说起
一 历史的二重性
二 新的机运与挑战
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暨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述评
小引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的新进展
第二节 中国改革与发展的经验
主要参考文献
发展和发展社会学的发展
一 发展·社会·发展社会学
二 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
三 发展理论与世界新格局
四 华人经济与发展理论的发展
结语
东方团体精神与社会发展——以当今中国的发展为例
一 根植于农业文明的东方团体精神
二 中国农村家庭文化的复活和农民在社会转型中的创新
中国基层社区组织的变迁
一 农村基层社区组织的沿革
二 城镇基层社区组织的重构
三 城乡文明社区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中日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比较论纲
一
二
三
四
文化兴衰纵横谈
一 从猿到人的进化
二 古代的大河文化的形成和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三 西方文化的起源及其特点
四 美洲玛雅文化的泯灭和澳洲塔斯玛尼亚人的绝种
五 古文化兴衰的规律
六 近代化过程中的竞争
七 历史的经验总结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前瞻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张琢。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前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