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探讨了儒学思想中的相关哲学思考。
内容简介
纵观中外哲学思想发展历程,一个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无一不是基于一个不证自明的前提,始于某一确定性的发生基点而展开逻辑推演,最终以得出或确证普遍性真理为目的。
儒家思想也不例外,儒家思想关注人的存在现状,论证人而为仁的价值合理性,进而建立起以仁为核心、以主体成仁为价值目的的整体理论。
本书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了传统思想中的相关哲学思考,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寻找出对当下具有借鉴意义的论断。
作者简介
作者刘振东,河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思想史、跨文化传播。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人而为仁:肯定主体存在
一 “生”之为人:生存的本然
二 仁、礼义、勇:生命展开的应然
三 儒家对诸侯与天下政治格局的认知演变
第二章 感而遂通:圣人感人心合道而共存
一 得“中”之正与达“和”之道
二 君子修身:尽心知性以明德至善
三 君子德业:家齐国治天下平
四 共同体形成的历史条件
第三章 仁者致道:知识阶层的文明化成
一 以人性假设解政治之惑
二 道德、伦理与政治熔于一炉
三 家、国与王朝:政治共同体的特殊模式
第四章 思想自觉:轴心时代下的中西世界
一 孔子与苏格拉底:人类文明的黄金时代
二 东西方共同价值与思想命题的提出与独立实践
三 观念的形成与认同:文化共同体的思想因素
第五章 生存智慧:人类主体如何合理存在
一 君子行义:传统社会的义利之辨
二 “窃钩者诛”:历史发展的价值反思
三 经邦济世:礼义廉耻与以法辅德
四 道德榜样之于共同体形成与存在的经验借鉴
第六章 生命关怀:波心圆式的仁爱推衍
一 生生维度:儒家的孝亲仁爱
二 理性自觉:宋儒之于现实问题的时代回应
三 诗书典则:知识传播与社会结构的历史变迁
四 仁道模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探索
第七章 共治于道:传统智慧与现代文明的价值对接
一 精神成全:时间的历史性呈现
二 历史本体:宿心何所道
三 以古为则:意义系价值
四 东西交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仁与共在:儒学思想今释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振东。
得书感谢您对《仁与共在:儒学思想今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