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革之辨:关于历史本体、史学、史家的探讨

因革之辨:关于历史本体、史学、史家的探讨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试图在宏观考察和微观分析的交织中,展示作者对社会历史的理论和史学发展史较为系统的认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论文集,收录作者关于历史理论、史学理论以及史学史研究方面的文章28篇。

作者自觉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学术研究,探讨历史理论、史学理论以及中国史学史的有关问题。对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研究,既有思辨性较强的理论文章,也有短小精悍史论结合的通俗之作。关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上自先秦,下至现当代。既有宏观通论,也有微观剖析。宏观者概论一个时代的史学发展历程,一个史学命题的数百年演变,思考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特性和发展规律;微观者研究一个史学家、一部史学著作的学术贡献和学术价值。宏观以微观为基础,微观以宏观为依托。

作者试图在宏观考察和微观分析的交织中,展示自己对社会历史的理论和史学发展史较为系统的认识。

作者简介

作者周文玖,1964年出生,山东金乡人,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题记

上篇 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研究

试论历史的本质

“历史”的概念

历史发展动力问题再认识

势 理 时

人 社会 自然

历史认识的真理性能够检验吗

史观与正确地认识历史

史学是真、善、美的统一

“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

中篇 中国古代史学研究

《周易》的“中”与“变”

《史记》的“变通”史学思想

司马迁的“大一统”思想

袁宏史学思想再探讨

刘知幾史学批评的特点

实学思潮与明清之际的史学

顾炎武的历史盛衰思想

黄宗羲、顾炎武之比较

“六经皆史”考论

论中国传统史学直书精神的形成和特点

儒家史学的二重性

下篇 20世纪史学研究

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发展大势略论

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史学评述

朱希祖与中国现代史学体系的建立

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品格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与他的中国通史编纂

附录1:朱希祖与金毓黻

附录2:侯外庐与白寿彝的学术交谊及治学特色之比较

因革之辨:关于历史本体、史学、史家的探讨是201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文玖。

得书感谢您对《因革之辨:关于历史本体、史学、史家的探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因你而亦(4) 电子书
本书围绕“千人计划”“海聚工程”“新创工程”等经认定在亦庄投身创新创业发展的“亦麒麟”领军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展示他们的风采,传播他们的经验,展现他们的智慧,呈现他们的成功之道,体现了亦庄产业蓬勃发展背后的人才密码。
因你而亦(3) 电子书
本书围绕“千人计划”、“海聚工程”、“新创工程”等经认定在亦庄投身创新创业发展的“亦麒麟”领军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展示他们的风采,传播他们的经验,展现他们的智慧,最终体现了亦庄产业蓬勃发展背后的人才密码。
晚清协饷制度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
一部研究清朝晚期财政转移制度(协饷制度)的作品。
历史学理论与方法资料汇编 电子书
《历史学理论与方法资料汇编》一书,严格依照教材编排顺序,精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献,以补充教材内容,丰富教材内涵,并力图以此为契机,使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养成从基本文献入手学习、研讨的习惯,在学业上更主动。另外,考虑到全国历史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情况,内容编排上也尽量与教育部颁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相配合。
新史学(第十三卷):历史的统一性和多元性 电子书
《新史学》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着眼于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史学发展的前沿,努力探索史学创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