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

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杜威教育思想来华百年影响史。

内容简介

杜威是20世纪以来对中国教育影响极大的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杜威曾访华讲学两年又三个月,对中国的思想界和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书主要回顾百年来,杜威教育思想特别是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对中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影响,揭示杜威以及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在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中的意义。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百年传播的曲折历程,对今后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近百年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

作者简介

编者张斌贤,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导言

第一章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的概况

一、学派形成的基本条件

二、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的形成

第二章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形成的基础

一、20世纪前半期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形成的社会背景

二、中国杜威教育学派与早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关系

三、中国杜威教育学派与蔡元培研究杜威之关系

第三章 中国杜威教育学派与杜威实验主义教育思想

一、郭秉文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秉持及践行(1915—1925年)

二、胡适对杜威思想的诠释及发展(1917—1948年)

三、蒋梦麟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秉持及实践(1919—1945年)

四、陶行知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继承及发展(1919—1946年)

五、陈鹤琴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秉持及践行(1921—1946年)

第四章 《民主主义与教育》在中国的百年传播

一、杜威访华讲学推动《民主主义与教育》传播

二、从“民本”到“民主”:译本源流

三、理论界的评论

四、曲折的影响历程

五、结语

第五章 行行重行行: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在中国

一、引进

二、深入

三、分化

四、复苏

第六章 重新发现杜威:中国近二十年杜威研究新进展

一、沟通杜威与马克思

二、沟通杜威与中国传统

三、发现“民主杜威”

四、发现“人文杜威”

五、结论

第七章 杜威教育哲学论述的方法

一、现象学方法

二、发生学方法

三、概念分析的方法

四、辩证的方法

五、反省思维的方法

六、结语

第八章 兴趣的限度:基于杜威困惑的讨论

一、小引:儿童中心——教育中的“哥白尼革命”

二、兴趣说与努力说:诉讼之真伪

三、教育改进:一条更艰难的路

四、进步的悖论:事的法则还是人的法则?

五、余论:教育的限度

第九章 品格如何培植?北大附中“书院制”的探索

一、问题背景

二、步入“共同生活”

三、在“共同生活”之中

四、意义与挑战

第十章 怎样建设教与学的“实验室”——北大附小的“生命课堂”实践

一、让儿童自由地生长——中国大学附属小学的“实验”逻辑

二、教的“实验”——生命课堂的知识与群落

三、学的“实验”——生命课堂的行动与样本

四、整体育人的生命暗喻——小学杜威课堂实验的验证

第十一章 与杜威先生的跨时空交流:开启实验学校的2.0时代

第十二章 杜威在华讲学图

附录一 杜威在华讲演目录

附录二 杜威著作及中译本(1949年前)目录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编后记

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是201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斌贤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考试历史的现实观照:融汇古今古今的教育研究 电子书
聚焦当下热点高考改革与高等教育如何发展,提出可行的举措与政策建议。
三国人物家庭教育启示录 电子书
本书共分9章,包括都说贵不过三代——曹魏皇族家庭教育启示;别总拿家世说事——孙吴皇族家庭教育启示;草根逆袭挺不易——蜀汉皇族家庭教育启示等内容。
遵义会议精神与党员干部教育 电子书
本书主要探讨了发挥遵义会议精神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的可行性及具体实现途径。主体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员干部教育的历史演进,遵义会议精神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革命精神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模式研究,围绕利用遵义会议精神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开发特色教学资源,以遵义干部学院为主阵地开展教育培训的基本构想。
中国思想简史 电子书
本书是日本哲学家武内义雄所作的中国哲学思想史论著。
中国地理纲要 电子书
《中国地理纲要》隶属“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省市区地理”,该系列丛书由35本组成,包括1本《中国地理纲要》和34本分册(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因此,《中国地理纲要》在丛书中具有统领性、总括性地位,基于全国34个省市区各分册对省区环境、资源、人口、发展特征和格局的详解,从全国的角度,全面概述中国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风貌,分析中国的区域差异及区际联系,阐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