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俗与诗歌研究

宋代民俗与诗歌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宋代科举催生庶族地主,民俗诗歌盛行,本书研究其民俗特点及诗人观照。

内容简介

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促进了庶族地主阶层的兴起,百姓的地位悄然改变,进入“平民发展”的时代。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民俗诗歌兴盛于宋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学现象。而在古代文学研究中,文学与民俗的交叉则是一个具有诱人发展空间的研究视角。民俗学研究者往往用民俗学的眼光去观照诗歌中呈现出的民俗事象,民俗观念等。本书不同于这类研究方式,而是以文学为本位,研究宋代民俗诗歌自身的特点以及宋代诗人自己如何以所见所闻的民俗作为诗歌的重点反映对象,并分析宋代民俗诗歌中呈现出的诗人自身对于民俗的主动观照。重点聚焦南宋,观照在南宋诗歌嬗变的重要时期,诗人的世俗化心态、对民俗的强烈关注如何影响了诗歌题材、审美与诗风变化。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项目号:08JJD840193)结题成果。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简介

扉页

其他

版权信息

绪论

上编 宋代民俗诗歌研究

第一章 宋代地域民俗诗歌

第一节 宋代地域民俗诗歌创作

第二节 出使异域民俗诗作

第三节 为官他乡的民俗诗作

第四节 贬谪远方的民俗诗作

第五节 反观家乡民俗诗作

第二章 宋代咏“人”民俗诗歌

第一节 咏人民俗诗歌创作

第二节 “三农”民俗诗歌

第三节 宋代“三农”民俗诗歌的主题

第四节 “三农”民俗诗歌与宋人的吏隐、耕读心态

第三章 宋代咏“时”民俗诗歌

第一节 时俗诗歌创作

第二节 时俗诗歌的表现方法

第三节 太平气象与节令民俗诗歌

第四节 繁华不再之叹与时俗诗歌

第四章 宋代几种题材诗歌的民俗化倾向

第一节 宋代纪行诗的民俗化倾向

第二节 宋代田家诗的民俗化倾向

第三节 宋代咏物诗的民俗化倾向

第五章 文学视野下宋代民俗诗歌的特征

第一节 民俗对象化

第二节 人物具象化

第三节 风格俚俗化

第四节 民俗诗意化

第六章 宋代诗人与宋代民俗诗歌

第一节 官员之眼与宋代民俗诗歌

第二节 文人自觉与宋代民俗诗歌

第三节 诗人之思与宋代民俗诗歌

上编结语

下编 南宋诗歌嬗变的民俗观照

第一章 南宋民俗诗歌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 南渡时期

第二节 中兴时期

第三节 晚宋时期

第二章 民俗观照下的南宋诗歌新变

第一节 农民、市人、儿童、游人——民俗观照下南宋诗歌的人物像

第二节 市场、市声——民俗观照下南宋诗歌的风景线

第三章 民俗审美化与南宋诗歌民俗化

第一节 生活应酬的诗歌化

第二节 节日习俗的诗歌化

第三节 商业习俗的诗歌化

第四章 南宋诗人世俗化心态与民俗诗歌创作

第一节 南宋诗人尚奇心态与民俗诗歌创作

第二节 南宋诗人娱乐狂欢心态与民俗诗歌创作

第三节 南宋诗人的家园情结与民俗诗歌创作

下编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又记

作者简介

宋代民俗与诗歌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黎。

得书感谢您对《宋代民俗与诗歌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天祝藏族民俗 电子书
天祝藏区俗称华锐,意为英雄的部落。华锐文化是藏族文化的一部分。本书对华锐藏区的形成、佛本文化的传播以及各种民俗文化现象进行了论述。
阿兰·邓迪斯民俗学研究 电子书
阿兰·邓迪斯是20世纪后半期美国民俗学界的代表人物。他在民俗学基本理论方面确立民俗阐释为民俗研究的最终目标,积极推动民俗的语境研究,扩大了民俗的范围;他在民俗学研究方法上融汇历史-地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研究方法;他在民俗学研究实践上对具体民俗事象往往做出异于前人的独到阐释。他的民俗学研究对中国的民俗学发展有启迪意义。本书即是对阿兰·邓迪斯民俗学研究的论述。
宋代韵书史研究:礼部韵略系韵书源流考 电子书
通过考察宋代科举的发展、嬗变,关注宋代官韵系韵书的沿革、修订及增补。
诗情与优雅:宋代园林艺术与生活风尚 电子书
园林、历史、建筑、艺术等多领域跨学科研究的成果。与古典诗文相映照,品味古人的心灵园地。
知宋·宋代之儒 电子书
一本书读懂宋代之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