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解析三星堆文化中的中华文明底色。
内容简介
本辑围绕三星堆文明考古发掘,邀请国内一流考古学者,对三星堆文明展开全方位研讨。
本着物证优先的文化原则,上编围绕三星堆文明的起源、考古器物的文化破译展开。下编围绕文化大传统中的祭祀仪式问题展开,全方位梳理三星堆大量祭祀礼器的文化大传统脉络。上下两部分,相互贯通,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直逼21世纪中国考古发现的最令人着迷的“神权古国”——三星堆文明。
作者简介
编者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文学人类学研究分会荣誉会长,出版《文学与人类学》《中国神话哲学》《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等专著60部,译著多部,发表论文60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化文本》编委会
导论 面对三星堆的失语:文化文本论重建思想史原点
上编
三星堆新发现丝绸及象牙的文化意义
一、三星堆新出土圣物体系
二、从显圣物中筛选华夏文化基因
三、五种显圣物的神话观念
四、小结
三星堆文化与“绝地天通”
一、“绝地天通”的内容与含义
二、“绝地天通”的重点打击对象:地处南方的“苗蛮集团”
三、三星堆文化与苗蛮集团的关系:“迁三苗于三危”
四、三星堆神权古国的存在条件:自然环境与人文传统
五、三星堆神权古国衰亡的原因:过度消耗与特大灾难
六、余论:“绝地天通”的历史意义与三星堆文化的研究价值
莫道神话皆无稽,实证传说有信史
一、位置
二、名称
三、丝绸
四、权杖
五、面具
六、来源
三星堆8号坑神坛凤头龙尾巫者法器复原猜想
三星堆8号坑青铜神坛上的獠牙太阳神
烁玉流金:三星堆 · 金沙的金玉文化解析
一、璀璨黄金
二、斑斓美玉
三、结语
三星堆世界体系
一、青铜时代世界体系(Bronze Age World System)
二、青铜时代世界体系共同性
三、讨论与结语
三星堆山川祭祀乐舞形态考
一、古蜀国的山川崇拜信仰
二、玉璋的“祀与戎”功能
三、商周时期的山川祭祀乐舞形态
四、古巴蜀地区的乐舞形态
重生、变形与转换:三星堆龟背形网格器符号的神话认知
一、引言
二、龟背形网格器的出土情境
三、龟与龙:永恒与升天的神话认知
四、玉帛与铜金:转换与变形的神话认知
五、结语
象齿焚身:三星堆象牙为祀的文化探讨
一、引言
二、殷墟祭祀坑埋牲情况
三、卜辞所见商人猎象及祭祀用牲情况
四、三星堆象牙为祀行为背后的文化探讨
五、结语
古蜀再生神话研究
一、“建木西”:古蜀山川地理特征及其神话想象
二、“西征”:古蜀神话中死而再生的复活之路
三、“鱼复”:古代巴蜀再生神话中鱼的神奇作用
四、跨界:古蜀再生神话中的“两栖类”动物
鱼凫神话原型探释
一、引言
二、鱼凫神话与成都平原考古
三、鱼凫神话与鸟崇拜
四、鱼凫神话与“鱼鸟共现”
五、比较神话学视野中的鱼凫神话
六、小结:“鱼凫”神话原型为鸟女神
下编
通天与“唱和”:宝卷宣卷说唱大传统探赜
一、引言
二、“相和”的形制、意义
三、相和与故事讲唱中的人类学
四、考古材料中的唱和—通天大传统
五、宣卷“佛头”与早期文化传统中的萨满
六、祭坛歌声与宝卷唱和
七、集体讲唱的诗学机制
八、余论
文明探源的交叉学科视角及方法论创新
一、四重证据法:新时代国学研究创新
二、统一中国的史前观念:玉石神话信仰的文化认同作用
三、万年中国大视野的必要性
四、中国话语:本土文化理论体系
古代祭祀系统的神话动物与祖先神演变
一、神圣与世俗的使者:神话动物
二、狞厉的祖先神
三、由“惧”到“敬”:西周祖先崇拜观念的转变
四、小结
“制器尚象”的文化大传统阐释
一、传世文献的阐释缺漏
二、文化文本的物证效应
三、神话观念的原型价值
四、总结
理论的激情,激情的理论
为“圣物”立传
海外宝卷研究的新起点
新文科背景下宝卷研究的新思考
文化文本(第三辑)是2024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叶舒宪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文化文本(第三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