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道论研究

贾谊道论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贾谊以“道德”形上学建构政治哲学,关注宇宙根本,体现君子人格。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攻读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毕业论文。作者认为,贾谊的思想皆是围绕“道”展开的,什么是“道”、如何行“道”是他的毕生关怀。贾谊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是人们处理宇宙间问题的根据。“道”有本末之分,本是“虚”,末是“术”,本末皆道。“道”通过“德”显示创化之功,德之“六理”、“六美”是“道”在宇宙天地间的运作方式。贾谊正是基于他的“道德”形上学建构他的政治哲学,他以“道”论政、以“道”论礼、以“道”论治。贾谊的“道德”形上学不仅贯通于他的政治哲学,而且还体现在他的生命实践之中,形成体道的君子人格。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简介

扉页

版权信息

其他

引言

第一章 “德”以“道”为本,“道”因“德”而生变的“道德”论

第一节 贾谊论“道”:本末皆道

一 道者所道接物也:本虚而术末

二 论道之接物:虚之接物与术之接物

三 品善之体:社会人伦的价值根据

第二节 贾谊的“德”论:“德有六理”与“德有六美”

一 “德有六理”说疏辨

二 “德有六美”说论析

第三节 “六理生六法”与贾谊的用“六”思想

一 六理生六法

二 六行与六艺

三 贾谊“六则备矣”与数之用六、用五之争

第二章 以道论政:基于“道德”论上的政治哲学建构

第一节 通观古今之治:为政以道

一 治道——“行道之谓也”

二 观之上古:圣王的道治理念

三 察盛衰之理:道不可离

第二节 大政——民无不为本也

一 先秦民本思想略述

二 贾谊对先秦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 重评贾谊的民本思想

第三节 以公心治天下及以爱民为忠的君臣之道

一 君道:天下为公与以道取贤

二 臣道——爱民忠君

三 君臣关系:以行道为前提

第三章 验之当世:道治与汉初政权建构

第一节 礼的功能意义

一 贾谊礼论思想的背景:礼的深入人心与汉初无为而治的隐忧

二 概论礼的功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三 论礼之正、礼之分、礼之数、礼之至、礼之质

四 论礼容:言动以纪度

五 从君威的角度论体貌大臣与刑不至君子

六 法——仁义之辅

第二节 定立经制

一 诸侯王的隐患与对策

二 匈奴寇边与三表五饵

三 民俗败坏与定立经制

第三节 任亲与传贤的弥合——保傅制度

一 让贤观念及其对汉初统治者的影响

二 立后:天下之至义

三 保傅:保其身体、傅其德性

第四章 体道君子:专制初期士人的生存境遇

第一节 道之将行——真诚惨怛的忠臣

一 “质胜”时代的理性光芒

二 事君以道、忠而忘身

第二节 道之不行——体悟生命之道

一 品性高洁,异乎犬羊

二 “天不可与虑,道不可与谋”的生命哲学

第三节 文以载道与不遇现象

一 文以载道:纽之王教,本乎劝诫

二 怀才不遇的忧思意象

结语:兼容并蓄,归宗于儒:贾谊“道”论的特点及其哲学史意义

一 兼容百家的学术气象

二 “道德之意”与汉初儒家“无为之治”

三 “汉道”:“以礼为治”与“以德化民”是否冲突?

四 对汉初儒学的一些认识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贾谊道论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闫利春。

得书感谢您对《贾谊道论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于科学实践观,在梳理认识论思想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认识的本质、特点与功能,认识的系统结构,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与真理的关系,社会认识活动的基本向度,科学认识社会的方法论原则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对于探讨人类社会的自我认识之谜、认识论的发展及其革命变革,特别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思维方式,以及社会认识论的本质及其当代视域。
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 电子书
熊逸为你还原老子作为政治思想家的本色。
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研究(精装)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问题的研究,探究其历史思想发展和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精装)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
评价论 电子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第2辑)”围绕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选取当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的代表作,代表了目前国内哲学研究的主干力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评价论》主要介绍了人类对生活中的哲学的评价以及评价理论知识系统。哲学再也不能不关心人生的痛痒,作为无色透明的王国而存在了,它应当关心人和人的内心世界,有丰富的个性色彩,与现实的人一起走上凶吉未卜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