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全面呈现明清火器技术发展的历史图景及潮流所向。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中国火器技术发展脉络和知识谱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围绕西学东渐和明清鼎革的历史大背景,以鸟铳、佛郎机铳、红夷大炮为中心,探讨了西方火器技术传华的主要过程与影响。在人物、战争、社会研究层面,对西方火器技术在华传播关系网、火器技术与明清战争、火器技术与明清科技及社会转型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作者简介
作者冯震宇,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被评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火器技术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基金
导言
第一章 中国火器技术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中国火器技术的发端
一 管形火器的出现
二 第一批火器技术专著:以《武经总要》为代表
三 中国传统火器技术的大发展
第二节 中国火器技术的成熟
一 鸟铳的传入
二 佛郎机铳的传入
三 火器技术专著的创作高峰
第三节 中国火器技术的飞跃
一 红夷大炮的传入
二 新式火器技术著作的涌现
第二章 16—17世纪中国火器技术知识谱系及其进路
第一节 战争与西方火器技术的传入
一 中葡接触与明朝前线官吏对西式火器的初步认识
二 抗倭战争中对鸟铳技术的吸收
三 新式火器知识由南向北的传播
第二节 明代中期以鸟铳和佛郎机铳为中心的火器知识谱系的形成
一 军事将领的话语权力
二 军事技术家的话语权力
三 综合性兵书对火器知识的塑造
第三节 红夷大炮与明末火器技术的跳跃式发展
一 红夷大炮的引进
二 中国火器技术的改良
第四节 中西方火器技术的比较
第三章 鸟铳技术在明代的传播与流变
第一节 明代鸟铳技术的来源及比较
一 鸟铳技术的源流
二 明代鸟铳技术的三大来源
三 鸟铳传入的不同时间记载之比较
四 中西比较视野下的明代鸟铳技术
第二节 鸟铳技术在明代的本土化
一 鸟铳弹药技术的理论化
二 鸟铳技术的改进
三 发火装置的改进与大鸟铳的闪现
第三节 鸟铳技术在战争中的试炼
一 鸟铳技术在东南沿海的传播
二 鸟铳技术与北部边防的巩固
三 明清鼎革之际的鸟铳技术
第四章 佛郎机铳在明代的本土化
第一节 佛郎机铳的技术要素
第二节 佛郎机铳的本土化改进
一 翁万达的贡献
二 赵士桢对佛郎机铳技术的应用
三 戚继光对佛郎机铳的改进
四 万胜佛郎机
第三节 本土化佛郎机铳在战争中的应用
第五章 西方传华火器技术主要内容
第一节 倍径技术
一 战、攻、守铳倍径技术
二 关于火器倍径技术的几点思考
第二节 铳台技术
一 西方铳台法与中国传统铳台法之比较
二 西方大城铳台之法
三 西方小城铳台之法
四 铳台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
第三节 对于西方火器操作技术的认识
一 火器弹道学知识
二 射击辅助工具——铳规、矩度与铳尺
三 火药与铳弹的比例关系
第六章 明朝购募西炮西兵及其影响
第一节 澳门的特殊作用
一 澳门与葡萄牙
二 澳门与传教士
三 澳门成为西方火器技术传华的中心
第二节 三次赴澳购募西炮西兵
一 第一次购募西炮西兵
二 第二次购募西炮西兵
三 第三次购募西炮西兵
第三节 西方火器技术与徐光启、孙元化的军事改革
一 徐光启的军事改革计划
二 孙元化建立的中国第一支西式火器部队
三 吴桥兵变及其影响
第七章 西方火器技术在华传播关系网
第一节 传教士东来与中国第一批天主教徒
一 第一批来华传教士与传教策略
二 中国第一批天主教徒
三 西方科技知识通过传教士传入中国
第二节 传教士与西方火器技术
一 传播火器技术的矛盾
二 利玛窦的影响
三 汤若望的贡献
第三节 “核心—半外围—外围”结构
一 徐光启、李之藻、孙元化等的“核心”作用
二 “核心”人物与西式火器技术著作
三 张焘、孙学诗、王徵等人的“半外围”作用
四 对西学友好士大夫的“外围”作用
五 小结
第八章 火器技术与明清战争
第一节 火器技术优势的转移
一 后金对西方火器技术的获取
二 明清战争
第二节 南明政权的负隅顽抗
一 最后的努力
二 最后一战
三 结语
第九章 火器技术与明清科技及社会转型
第一节 西方火器技术的冲击及其回应
一 中西火器技术大分流
二 “船坚炮利”的印象
三 明清的回应
第二节 明清火器技术的转型
一 西方科技对中国火器技术的重塑
二 火器制造和使用的科学化
第三节 以火器技术为中心的社会转型
一 由军事工业扩展来的中国近代工业
二 科技翻译与中国科技的转型
三 中国社会的转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明清火器技术史论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冯震宇。
得书感谢您对《明清火器技术史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