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线:能打胜仗的政治指挥大计

生命线:能打胜仗的政治指挥大计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本书以纵深的历史感、权威丰富的史实、生动的笔触、史论结合讲述被人称为“生命线”的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100年的传奇历程,生动阐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政治建军思想,挖掘我军政治工作原则、制度、重大事件、重要文献产生、发展的逻辑脉辂,寻根溯源弘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正本清源重树政治工作威信,用故事的语言告诉人们:革命的政治工作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之于人的生命一样,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生命线供给军人信仰、信念、纪律、血性,生命线激发军人荣誉、责任、使命、担当,生命线铸就、滋养了人民军队的苦难辉煌和浴血荣光。政治工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看家本领,是人民军队的大特色、大优势。

作者简介

谈志兴,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校军衔。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育才奖金奖,军队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出版著作20余部,曾获中国图书奖和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章节目录

前言 001

第一编大革命时期

第一章孙中山创立党代表、政治部、特别党部制度003

第二章毛泽东疾呼“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里面取得的”030

第二编土地革命时期

第三章毛泽东“三湾改编”与朱德“赣南三整” 047

第四章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政治建军方略 062

第五章古田会议决议定型政治建军原则 079

第六章红军政治指挥制度正规化、制度化的尝试 102

第七章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挫败张国焘分裂行径114

第三编抗日战争时期

第八章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过程中的政治指挥 141

第九章薄一波通过阎锡山实现政治建军传奇 166

第十章毛泽东强调:“我们要把红校办成‘红埔’”188

第十一章“双拥”运动的兴起 198

第十二章歌声嘹亮伴军行 209

第十三章毛泽东、谭政与“谭政报告” 215

第四编解放战争时期

第十四章军队党委制的探索235

第十五章“打通连队工作之门的三把钥匙” 249

第十六章毛泽东称其为“军队内部政治工作方针”269

第十七章“高树勋运动”与瓦解敌军方略280

第五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第十八章“钻进去、冒出来”的志愿军政治指挥方略 299

第十九章“老实人”罗荣桓身兼政治指挥三职324

第二十章西藏和平解放中的政治指挥335

第二十一章是“一长制”还是“党委制”? 351

第二十二章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中的政治指挥 360

第二十三章刘亚楼与人民空军作风建设 394

第二十四章军事训练中的政治指挥方略 405

第二十五章罗荣桓与林彪极左思潮的斗争418

第六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二十六章邓小平布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治建军439

第二十七章江泽民强调一切为了“打得赢”“不变质” 458

第二十八章胡锦涛的“三个确保” “三个紧贴” 482

第二十九章 习近平与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 495

后记 523

生命线:能打胜仗的政治指挥大计是2020年由华文出版社出版,作者谈志兴。

得书感谢您对《生命线:能打胜仗的政治指挥大计》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政治协商制度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政治学原理 电子书
本书既包括对基本原理的学理分析,也包括对当代世界各国政治体制和制度的一般介绍。其中既有规范分析的内容,也有实证性的研究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政治学理论构成、国家、政党与政党制度、政治关系、政治权力、政治参与、政治文化、政治文明、政治发展等。
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 电子书
本书徜徉于“长安与河北之间”,带我们走进唐代历史的另一种表达。
污名:差异政治的主体建构及其日常实践 电子书
梳理了污名的负面效应与社会危机,探讨了走出污名之可能与政治文明的社会之可能。
国际政治哲学:解构国际关系理论的美国范式 电子书
植根于特定民族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土壤中的“美国范式”带有浓厚的“政治科学”色彩,其底色中蕴含由资本逻辑支撑的“特殊主义普世化”政治立场。本书以“国际政治的哲学理论”来解构国际关系理论的“美国范式”,试图告诉读者:它作为试图突破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瓶颈期”的一次跨学科尝试,旨在为超越国际关系理论“美国范式”的话语体系,提供一种元理论层面上崭新的研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