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视阈下的中华文明

世界文明视阈下的中华文明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华文明之根,是人们在应对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农耕文明;中华文明的存在与成长,又始终和农耕文明与其他文明的积极互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是由中国人、中华民族自主创造的。他们在不同世代,利用历史形成的各种主客观条件,一边承继先前世代已经形成的传统,一边通过自己的实践,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从而使历史的中国一步步发展演变为现今的中国,使古老的中华文明一步步发展演变为现今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之根,是人们在应对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农耕文明;中华文明的存在与成长,又始终和农耕文明与其他文明的积极互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者简介

作者姜义华,江苏扬州人。曾任复旦大学当代社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原人文学院院长、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资深特聘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科荣誉教授、中国历史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史学理论及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为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博士点首席导师。代表作有《章太炎思想研究》《大道之行——孙中山思想发微》《百年蹒跚——小农中国的现代觉醒》《章炳麟评传》《中华文明的根底》《中华文明的经脉》《中华文明的鼎新》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丛书序

1 中华文明历久而弥新

1.1 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令的原生性文明

1.2 中华文明是中国人独立创造的文明

1.3 中华文明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各族群共同创造

1.4 中华文明通过吸取其他文明精华而不断充实和提升

2 以人为中心重历史联系、重社会实践的知识谱系

2.1 从尚“巫”走向尊“史”

2.2 中国传统知识谱系的总体结构

2.3 中国知识谱系的传播与承续

3 以责任伦理为核心的价值谱系

3.1 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责任伦理

3.2 中华责任伦理的核心价值体系

3.3 德治、礼治、法治:责任伦理价值谱系的实现

4 大一统国家选贤任能的国家治理

4.1 统一国家是中华文明国家治理的常态

4.2 选贤任能、“开公天下之端”的郡县制度

4.3 大一统国家体制百年来面临的各种挑战

5 互助互惠型社会自组织的自我管理

5.1 以家庭、乡里为基点的社会自组织

5.2 君子与乡贤:社会自组织的引领者

5.3 社会自组织的重建与转型

6 迎接五大洲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时代

6.1 当令世界多元文明的多样发展

6.2 用交流互鉴消弭“文明的冲突”

6.3 当代五大洲所有文明的共同使命

世界文明视阈下的中华文明是2016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姜义华。

得书感谢您对《世界文明视阈下的中华文明》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明的体验:人类学视角下的英国 电子书
打开英国社会的变迁群像,揭示虔诚而又纠结的文明底色。
精神视域下的中国历史与文化 电子书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古代神话的文化解读、儒道思想的考释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本质的研究、历史专题研究等等方面。全书以论文的形式,并通过一个“精神”的视域对中国文化精神以及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作一探本寻真式的考察,以便从多层次、多角度对何为“中国性”给予必要的澄清。
走向“最后关头”:日本侵略下的中国(1931—1937) 电子书
美国知名史学专家柯博文从局外视角,剖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何谓明代:“危机”下的世界史与东亚 电子书
本书是日本著名学者冈本隆司教授撰写的、专门向日本读者介绍明代历史的入门书。全书主要分为六大部分,包括形成、体制、变革、社会、乖离、混乱、崩溃,大体覆盖了明朝1368年立国至1644年灭亡的二百余年历史。书中吸收了百年间日本明史研究的成果,同时又兼具通俗易懂的特点。作者分析了一直以来明史不受日本学者重视的原因,并结合多领域的研究成果试图使明史“有趣”起来。从外国学者的视角审视明代历史,能给人以不同的
历史与现实观下的中国新闻事业研究 电子书
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展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