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文学翻译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文学翻译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文学翻译研究》: 维持文学翻译可持续性的研究。

内容简介

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翻译的地位和价值发生了一些变化,文学翻译商业化、娱乐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生态翻译学视阈下,从文学翻译的地位功能、其外围的生态环境、影响文学翻译生态环境的特定因素、文学生态翻译系统的主体及主体间关系等方面进行的研究探讨,有助于文学翻译维持文化和文学的多样性,平抑过多的来自商业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干扰,保持文学翻译的可持续性发展势头。《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文学翻译研究》由盛俐编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1文学翻译

1.1 文学翻译的特点

1.1.1 保留原作的生动形象

1.1.2 保留原作人物语言的个性

1.1.3 保留原作的民族文化特色

1.1.4 保留原作的节奏感

1.2 文学翻译的难点

1.3 文学翻译的功能

1.4 文学翻译的历史性

2全球视野的生态思潮

2.1 生态翻译学的哲学基础

2.2 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

2.3 生态翻译学——中国翻译学的话语权回归

2.4 生态翻译学中的“生态”

2.5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范式——翻译研究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融合

2.6 名家翻译思想的生态学诠释

2.6.1 文学翻译名家的卓越成就

2.6.2 文学翻译名家的生态翻译思想

2.6.3 文学翻译名家的生存策略

3文学翻译的生态环境

3.1 文学翻译的自然生态环境剖析

3.2 文学翻译的社会生态环境剖析

3.2.1 社会发展与文学翻译

3.2.2 社会价值观与文学翻译

3.2.3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

3.3 文学翻译生态现状

4生态学基本原理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4.1 生态链法则

4.2 生态位法则

4.3 最适度原则

4.4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4.5 文学翻译的生态平衡

4.6 文学生态翻译领域的危机

4.7 文学翻译的生态进化

5 文学生态翻译系统的主体及主体间关系

5.1 文学生态翻译系统的主体

5.1.1 文学作品的原作者

5.1.2 文学作品的译者

5.1.3 文学翻译作品的读者

5.1.4 文学翻译的赞助人

5.2 文学生态翻译系统主体间关系分析

5.2.1 译者多元化主体地位的彰显

5.2.2 文学翻译生态系统各主体间关系对系统的反拨作用

5.2.3 文学生态翻译系统主体间关系实例分析

5.3 文学翻译主体互动网络的和谐构架

6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文学翻译的三维转换

6.1 语言维的转换

6.2 文化维的转换

6.3 交际维的转换

6.4 文学译本三维转换实例分析

6.4.1 张爱玲自译《金锁记》中的三维转换

6.4.2 不同译本的三维转换比较——以《春晓》为例

7生态翻译学“事后追惩”管理机制对文学翻译的制约

7.1 “事后追惩”的历时性

7.2 “事后追惩”的共时性

7.3 “事后追惩”的现时性

8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文学翻译质量的评估

8.1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多元化译评标准的构建

8.2 译者的素质

8.3 译本多维转换的程度

8.4 读者反馈

8.5 商业化思潮冲击下的文学译本的质量评估

9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文学翻译的可持续性发展

9.1 文学翻译生态系统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相结合

9.2 平抑过多商业化操控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干扰

9.3 激励译者的主体意识

9.4 文学作品由谁来译

9.5 合作翻译——维持文学翻译生态平衡的理想选择

9.6 注重影视作品对文学作品及其译本的“反哺”

10结语

参考文献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文学翻译研究是2014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盛俐著。

得书感谢您对《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文学翻译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程序诗学视阈下英国历史小说文类的发展与嬗变 电子书
本书以俄国形式主义程序诗学为研究角度,结合英国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西方文史理论思潮,对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三种英国历史小说文类形态的嬗变过程进行了系统性阐释。这对于弥补英国历史小说文类整体性研究和西方历史小说研究理论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传播与本土书写: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小说生态叙事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全景式考察了西方生态思潮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生态书写的状态、成就、困境与发展趋势,以生态叙事、中西诗学比较、“本土化”三个维度为主体构架,从生态叙事主题与修辞策略、生态叙事价值重估、“本土化”选择及途径等方面展开交互性研究,深度揭示了中国当代生态叙事的史学价值、诗学意义以及民族国家特色,并对其未来“本土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性别视角下的天津文学与当代文化 电子书
本书以地域文学作品与当代文化现象为媒介,对性别理论进行了现实呈现。书中首先对女性主义的产生,以及黑人女性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理论进行了解读和阐释,是因为最初的女性主义思潮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形成背景与中国女性的处境有颇多相似之处;其次,从性别理论视角对天津这一地域的代表作家作品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性别理论的视角对当代中国一些与性别相关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展现了诸多现象中所包含的性别矛盾。
新世纪文学研究的重构 电子书
本书阐释新世纪以来的部分文学现象,重绘文学在当代文化场域中的位置。全书分为概念、方法和实践三大部分。“概念”部分主要探讨新世纪文学从作者/作品中心到读者中心的变化。“方法”部分介绍美国学界新世纪以来对传统文学研究范式的反思。“实践”部分从明星作家、粉丝经济等多个角度考察文学社群。
元嘉文学研究 电子书
元嘉文学是南朝文学的开端,也是中古文学摆脱玄言文风影响的第一个阶段,被人称为“诗运一转关也”。这一时期涌现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各体文学都取得了一定成就。本书对元嘉文学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儒学兴起与文学变化的关系、元嘉文学思潮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元嘉诗歌演进过程、“元嘉体”的体制特征、元嘉散文在中古散文发展中的地位、元嘉文学与永明文学的关系等,并指出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