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的中国:北大校长眼中的近代史

激荡的中国:北大校长眼中的近代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含蒋梦麟著《西潮》《新潮》两书及附录。

内容简介

《西潮》记录了1842年至1941年中国的百年历史,前半段是作者“亲闻”的,后半段是作者“亲历”的。《新潮》则讲述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影响下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但因作者病逝而未能深入展开论述。

蒋梦麟以饱含风趣和人生智慧的笔触,娓娓道来他成长的故事,同时也映照出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从传统浓厚的余姚到开放繁华的上海,眼见社会的种种变化;再到留学海外,感受文化的差异,思考国族的未来;最后回国投身教育事业……他始终秉持着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掌握着北大之舵。在抗战时期,他站在历史台前,用温和有力的双手保护学生;在和平时代,又把五四精神成功推广于农村建设。他是那时青年人的启蒙者,影响一直到现在。

作者简介

作者蒋梦麟,教育家。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余姚人。留学美国,从杜威学习教育,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1919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学教授。1928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1930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任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委、行政院秘书长等职务。著有《西潮》《新潮》《孟邻文存》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西潮

序言

英文版序

丹麦文译者序

前言 边城昆明

第一部 清朝末年

第一章 西风东渐

第二章 乡村生活

第三章 童年教育

第四章 家庭影响

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六章 继续就学

第七章 参加郡试

第八章 西化运动

第二部 留美时期

第九章 负笈西行

第十章 美国华埠

第十一章 纽约生活

第三部 民国初年

第十二章 急剧变化

第十三章 军阀割据

第十四章 知识分子的觉醒

第十五章 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

第十六章 扰攘不安的岁月

第四部 国家统一

第十七章 宪政的试验

第十八章 中山先生之逝世

第十九章 反军阀运动

第二十章 国民党之出掌政权

第五部 中国生活面面观

第二十一章 陋规制度

第二十二章 社会组织和社会进步

第二十三章 迷人的北京

第二十四章 杭州、南京、上海、北京

第六部 抗战时期

第二十五章 东北与朝鲜

第二十六章 战云密布

第二十七章 抗战初期

第二十八章 战时的长沙

第二十九章 日军入侵前夕之越南与缅甸

第三十章 大学逃难

第三十一章 战时之昆明

第七部 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第三十二章 中国与日本——谈敌我之短长

第三十三章 敌机轰炸中谈中国文化

第三十四章 二次大战期间看现代文化

新潮

引言

第一章 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

第二章 改革方案的施行

第三章 土地问题

第四章 大后方的民众生活

第五章 中国文化

外篇

试为蔡先生写一篇简照

蔡先生不朽

学术自由之精神

宽宏大度之精神

安贫乐道之精神

科学求真之精神

追忆中山先生

一个富有意义的人生

忆孟真

谈中国新文艺运动

一、北京大学与学术自由

二、鲁迅兄弟

三、绍兴师爷与《阿Q正传》

四、胡适之先生与白话文运动

五、陈独秀与文学革命

六、陈独秀的最后主张

七、西欧个性主义思想的引进

八、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九、台湾文艺界继承了西欧思想的遗产

十、台湾中国文艺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附录

《西潮》与《新潮》

评介《西潮》

推荐人的话

蒋梦麟生平

激荡的中国:北大校长眼中的近代史是2015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作者蒋梦麟。

得书感谢您对《激荡的中国:北大校长眼中的近代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萨本栋传:民族危机中的大学校长 电子书
本书为再版,记载了一位大学校长、教师与他一生所追求的科学事业的动人故事。扮六章,从名门之秀、盛誉清华、执掌厦大、治学之道、治校方略、进中研院等全方位记叙萨本栋。另有萨本栋年谱、萨本栋主要论著和论文等重要资料的附录。
日本激荡三十年:平成企业1989-2019 电子书
平成时代的日本企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经济危机,熬过了“失去的20年”,在平成时代结束时,如何重新起飞?
日本激荡三十年:平成经济1989-2019 电子书
平成时代的日本经济,通货膨胀、经济危机,日本经济如何走入“失去的20年”?日本平成时代的经济,对中国的未来经济有怎样的借鉴和前车之鉴?
日本激荡三十年:平成政治1989-2019 电子书
二战之后的日本政坛,从一党独大到多党并起,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幕?
北大中国文化研究(2015/总第4辑) 电子书
《北大中国文化研究》是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致力于探讨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力图促进中国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对话与融通,推动中国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本辑为第4辑,所收论文作者多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如李宗桂、丰子义、傅有德、孙熙国、李翔海、田克勒、宋志明、谢晓娟、成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