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古代中国其实是一个海洋强国,从海洋的角度看中国史。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罗荣邦认为,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从未停止对提升海洋实力的探索,及至宋、元、明时期,古代中国正式成为海上强国,其海上势力在明初到达顶峰。
【造船技术一度世界领先】
从宋朝开始,中国的造船技术突飞猛进,在东方航运界掀起一场无形的革命。至宋朝末年,可载上百人的大型商船已十分常见;元朝的商船因安全、舒适而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明朝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的大船平均每艘可载500人。
【航海足迹远至东非】
早在宋朝,中国人的航海经验已十分丰富。航海者能利用天文知识进行导航,同时掌握了季风、潮汐和海流变化的规律,对东海、南海、印度洋上的国家也了如指掌。至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令中国人的足迹远至非洲东海岸。
【傲视东方海域数百年】
在南宋、元朝及明的初三百年间,中国水师的势力范围覆盖至印度洋。中国的船运业在水师的庇护下,在东方海道上的发展飞速提升。中国商人活跃于利润可观的东亚贸易中,从热带陆地到南海都散布着华人聚居地。
翻开本书,从战争、贸易、文化等方面,看清古代中国如何一步步成为海洋强国。
作者简介
作者罗荣邦,美籍华人,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国史终身教授,中国古代海权史研究专家,同时也是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执笔人之一。
罗荣邦是康有为的外孙,幼年时曾与康有为度过一段四处漂泊的日子,许多年后编译的《康有为传记与论丛》令他小有名气。但事实上,他一生的重点研究方向在中国海洋史。
1934年,罗荣邦从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曾协助李约瑟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撰写分析中国水师的文章,还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水力学、船只建造、航海以及海军武器系统等。
1957年,罗荣邦重新整理了他先前关于中国水师的研究,即是本书《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部分 促使中国海上力量发展的因素
第一章 海上强国的崛起
早期的沿海诸国
秦汉时期
平定闽越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朝的海外战争
唐初对朝鲜半岛的战争
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
结论
第二章 走向海洋
经济重心的转移
游牧民族的崛起
定都南方
人口流动
心理、文化及知识的变化
一种全新的扩张精神
向海洋推进
结论
第三章 中华海权的建立
绝对专制和中央集权
商人阶层地位提升
冒险精神
地理知识
助航器具
造船技术的进步
武器装备
结论
第二部分 南宋时期(1127—1279)
第四章 南宋水师的建立
新建南宋水师
女真人的威胁
1130年的海上会战
持续扶持水师
沿海制置的官员
水师规模的扩张
征用商船,招募水军,水上巡逻
结论
第五章 1161年宋金之战及水师的扩张
建立海军及陈家岛之战
采石之战
南宋水师扩张计划
南宋水师结构变革
水师官员设置及武器
民船军用
宋朝水师的鼎盛时期
结论
第六章 海外贸易的发展
经济危机与海外贸易
海外贸易收入的重要性
海外贸易的增长
外国商人的影响
中国商人在海外的聚居区
港口的发展
水师的发展与贸易
结论
第三部分 元朝时期(1271—1368)
第七章 元朝水师崭露头角:1279年崖山海战
蒙古人入侵中原
1275年长江水战
宋朝行在临安的陷落
宋人的反击
广东沿岸的斗争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1279年3月19日崖山海战
结论
第八章 元军征战东亚海域
高丽,远征日本的跳板
第一次远征日本
第二次备战远征日本
东路军的行动
江南军的到来
筹划第三次远征
深入部署东征日本
结论
第九章 元朝水师征战东南亚
蒙古入侵东南亚
1283年远征占城
1285年第二次远征安南
第三次入侵安南
1293年远征爪哇
蒙古对海外贸易的扶持
海上贸易帝国
结论
第四部分 结论
第十章 结论:元朝覆灭,明朝崛起,中国成为海上强国
海寇猖獗
出走的汉人
大明崛起
郑和下西洋
明代海外活动的终止
海上强国
结论
译后记
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是2021年由读客文化出版,作者罗荣邦。
得书感谢您对《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