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开拓辽宋金元史的新史料,探索史料解析的新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复旦大学和日本宋代史研究会共同筹划举办的中日青年学者辽宋夏金元史研讨会的论文精选,由日本宋史专家平田茂树先生和复旦大学余蔚教授合作主编,收录文章二十篇,以“文献开发和空间探索”为核心,分别从新史料、史料的新可能性、信息流动与士人网络、礼仪空间与文化传统、地域空间与历史书写、景观空间与人的互动、政治空间与制度运作等多个主题展开讨论,展示了辽宋金元史界相关专题蕞新和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借助东亚的辽宋西夏金元史的国际交流,推动超越“时代”“领域”的学术研究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
作者余蔚,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辽金政治史,著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在史料与研究视角之间 ——宋代社会网络研究现状的回顾
一、宋代网络研究的现状
二、交游研究的视角
三、由“书信”的具体实例出发进行考察
四、小结
金朝自上京会宁府至中都大兴府的迁都及其都城空间的变化
引言
一、上京会宁府的建设:南北连郭式都城
二、从比较都城史的观点看上京会宁府迁都至中都大兴府
三、关于辽金都城的中轴线——以南郊和千步廊为例
结论
从误解到常识:史源学视野下的唐代大贺氏契丹问题
一、唐宋文献所记“大贺氏”溯源
二、“大贺氏契丹”衍生原因蠡测
三、元修《辽史》所见大贺氏考辨
四、结语
唐宋两朝的地理样态与边界 ——从州的层级分析谈起
一、何谓“国家统合的地理样态”?
二、“地理样态”的指标:州的层级
三、唐宋时期国家统合的地理样态
四、国家的边界与地理样态的关系(1)——北方的边界
五、国家的边界与地理样态的关系(2)——宋越之间的边界
六、结论
北宋时期的鄂尔多斯地区及其军事意义
序言
一、北宋对西夏局势的应对与鄂尔多斯地区
二、北宋对西夏局势中的蕃部
三、北宋军事局势中的鄂尔多斯地区
结语
从《参天台五台山记》看宋代的公务接待
一、前言
二、供养、馈赠者
三、供养、馈赠之场所
四、接待用的饮食
五、结语
徽宗朝的神霄玉清万寿宫
序言
一、徽宗的宗教政策与神霄派的登场
二、神霄玉清万寿宫
三、神霄玉清万寿宫的前身
四、皇帝的自我神化与徽宗的生辰
结语
“备录行遣”:公文副本与宋代地方政务信息传递
一、籍帐与奏事状
二、赦书与敕牒
三、关于“不下司文字”
四、余语
从宋人关于扬雄仕莽的争论看忠节观念的强化
一、北宋前期关于扬雄颂莽的争论
二、北宋中后期关于扬雄仕莽的争论
三、南宋扬雄“莽大夫”身份的成立
四、两宋忠节观念的强化
“耶律、萧”与“移剌、石抹”之间 ——《金史》本纪中契丹与奚人汉姓表记之问题
一、金朝典籍中的记述
二、金朝石刻史料中的记述
三、南宋与高丽史料中的记述
四、关于《金史》本纪中契丹、奚人汉姓记录之背景
五、章宗明昌年间之政治状况与契丹、奚人之“改姓”
结语
南宋四明史氏的没落 ——南宋后期政治史的一个侧面
序言
一、史弥远政府时代的四明史氏
二、史弥远死后官场中的四明史氏
结语
南宋后期加封文书的颁发流程 ——以《道藏》所收《三茅真君加封事典》为分析对象
一、《三茅真君加封事典》
二、淳祐九年的三茅真君加封
三、实物性的文书
四、结语
从文集史料分布看宋元时代的地方史与断代史
引言
一、“士人”论及地方史叙述
二、宋元时代文集史料所处位置
三、宋元时期文集史料分布的分析
结语
察合台汗国的疆域与边界观念 ——基于乌马里《公文术语指南》记述的一则考察
一、导言
二、“中央帝国”与“土兰君主”:察合台汗国对其疆域的认知
三、察合台汗国的边界主张
四、伊利汗国的边界主张
五、小结:察合台和伊利汗国的边界争议原因和对策
《经世大典》逸文再讨
前言
一、经世大典的整理、研究
二、《永乐大典》所引用的《元史》
三、《经世大典辑本》
结语
元代各从本俗下的风俗议论与法律走向 ——以汉族婚姻法与婚俗为例
一、序言
二、上下文烦
三、何为汉人婚姻的本俗
四、依理成亲
五、法律之下地方官的判决动态
六、小 结
新见元代徽州儒户帖文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一
二
三
“国史兴丧是吾职”:元好问修史研究三题
一、元好问与张柔关系辨析
二、野史亭著史考略
三、元好问奏请修史“为武安乐夔所沮而止”事发覆
论“大元”国号的内涵及其普适性
一
二
三
四
余论
蒙汉文化交会之下的元朝郊祀
一、郊祀的曲折建立
二、天地分合与南北郊问题的变异
三、亲郊背后的三重因素
四、郊祀仪式中的“国礼”
结论
作者所在研究机构
史料与场域是202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余蔚。
得书感谢您对《史料与场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