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及其春秋笔法(精)--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汉书及其春秋笔法(精)--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汉书》及春秋笔法特色考察

内容简介

本书以“《汉书》及其春秋笔法”为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汉书》及其春秋笔法,以见《汉书》特色。第一为《汉书》概述,析述了《汉书》的作者、篇目、版本等文献学基本课题。第二为《汉书》资料来源考,分析《汉书》资料之出处与来源。第三为《汉书》的传授与汉代经学授受传统的关系。第四为《汉书》的注释与评点,主要探讨书成后历代的重要注释以及自宋代以来的旧注。第五为《汉书》的春秋笔法,分别论及春秋笔法与史学传统,《史记》《汉书》关系,《汉书·古今人表》与《论语》之关系等多个方面讨论汉书具体篇章的本意及微词。本书为《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之一种,补助6万元。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章 班固《漢書》概述

第一節 《漢書》的作者

第二節 《漢書》的篇目

一、紀

二、表

三、志

四、傳

第三節 《漢書》的版本

第二章 《漢書》資料來源考

一、 司馬遷《史記》

二、 班彪

三、 劉向、劉歆

四、 褚少孫

五、 其他

第三章 《漢書》的傳授與漢代經學授受傳統的關係

第一節 經史未嘗分家

第二節 經書傳授系統

第三節 《漢書》傳授史略

第四章 《漢書》的注釋與評點

第一節 唐代或以前《漢書》舊注概述

第二節 《漢書》顔師古注所引許慎注解研究

一、許慎著作述略

二、《漢書》所見許慎注

三、結語

第三節 《漢書》顔師古注的注釋特點

一、《漢書》顔師古注

二、《漢書》顔師古注之注解特色

三、結語

第四節 凌稚隆《漢書評林》及其評點研究

一、凌稚隆生平及其著述

二、《漢書評林》之内容與體例

三、《漢書評林》評點之特色

四、結語

第五章 《漢書》的春秋筆法

第一節 春秋筆法與史學傳統

第二節 《史記》、《漢書》關係新議

一、繼《史記》而作並與《史記》合看

二、襲取《史記》,獨見微言大義

三、漢人用經與班固本爲經師而使文章淵懿

四、尊顯漢室而不失春秋筆法

五、結語

第三節 論班固《漢書·古今人表》品評人物與《論語》之關係

一、班固與儒家經學

二、《漢書》引用《論語》之概況

三、《漢書·古今人表》以《論語》爲評第人物之標準

四、結語

第四節 論《漢書》裏的絲綢之路及其所見珍禽異獸

一、《漢書》裏的動物

二、《漢書》的微辭

三、結語

參考文獻

汉书及其春秋笔法(精)--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是201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潘铭基。

得书感谢您对《汉书及其春秋笔法(精)--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乡路漫漫:20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全2册)(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
本书侧重于制度变迁与乡村社会结构性变迁的相关性研究。
刘师培与中西学术 电子书
本书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刘师培。刘师培学术的时代特色,即是中西交融之学。
朱小蔓学术年谱 电子书
《朱小蔓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共十卷。选编兼顾朱小蔓教授学术贡献的代表性与全面性。整理她的所有论文,并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形成论文集;分卷题遴选她的代表性著与主编的学术;将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对话著整理编排为教育对话集;系统整理她的学术活动,编排学术年谱。进而以论文集、教育对话集、学术年谱等构成《文集》各卷。该卷以编年体记录朱小蔓20世纪80年代后的学术工作,采用图文并叙的方式全景展现她在学术研究
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
诗性林语堂及其跨文化传播 电子书
本书着重研究诗性林语堂及其跨文化传播。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他却逆潮流而动,热衷于“东学西渐”,并取得前无古人的成就,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个案。作者认为,林语堂具有的诗性的人格魅力,在文化传播中起到了决定作用。本书以林语堂的人格特征作为切入点,研究其跨文化传播的特点,这是目前林语堂研究中的一个崭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