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艺术文化评论》精选论文,探讨表演与身体美学,学术价值高。
内容简介
《艺术文化评论------表演研究.身体美学》以“表演?身体”为主题,所选论文皆是艺术文化研究领域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书稿分为艺术史论专题、艺术门类专题研究(绘画、书法、戏剧)、艺术美学与批评、大众文化与新媒体艺术、外国文献译丛几个专栏,围绕“社会表演学”和“身体美学”两个方面,在艺术史方面提出一些理论,对艺术领域的物象进行品评,对绘画、书法、戏剧一些特点进行了思考,对与新媒体有关的大众文化进行研究,介绍国外艺术文化成果,*终回归艺术文化本身。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艺术文化评论》(第2辑)编委会
艺术史论专题
艺术:超越意识形态和意象形态
一、“意识形态论”之遮蔽
二、“意象形态论”之实质
三、超越意识形态与意象形态的对立
生命美学关键词(二)
叁:心能
肆:创伤
论“节日只有通过艺术才会出现”
一、人的节日行为需求
二、艺术满足节日需求
三、艺术成为节日仪式
四、艺术的深层本体特质
艺术门类专题研究(绘画)
观看之法与书法审美的独立
一、书字形式美的发现——近察
二、书字生命美的发展——远观
结语:比喻之品——书法审美之确立
“宋法元趣”:宋元绘画传统在清初的理论新形态
赵之谦书画艺术作品的充实之美
一、书画用笔中的充实之美
二、经营位置中的充实之美
艺术门类专题研究(戏剧)
清末民初北京剧场生态考察
一、清末民初北京的剧场演剧状况
二、清末民初北京的剧场形制与分布
三、清末民初北京的社会变迁
四、舆论环境的变迁对于清末民初演剧的影响
结 语
孱弱的巡演制
一、生存压力督促官办剧团举办巡演
二、探索巡演制是官办剧团追求正规化的表现
三、剧目缺失导致官办剧团巡演夭折
奥尼尔戏剧中月亮意象之价值分析
一、人性
二、恐惧
三、孤寂
四、归属感
媒介的潜意识
一、媒介对受众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的改变
二、情感、热媒介与意识形态
镜像美学初探
一、戏剧艺术
二、镜像的平台作用
三、戏剧观-演关系
梅兰芳戏曲手势表演美学刍议
一、引 言
二、自然之美
三、中和之美
四、虚拟之美
五、结语
回归电影本身
一、电影是一个魅力事件
二、电影是一种意趣氛围
三、电影是一个情感境域
四、电影是一个审美境域
新感性与美学的转型
一、现代美学的理性主义传统
二、当代的非理论化潮流造成对美学的背离
三、当代生活中的感性充盈与美的缺失
四、美学的意义在于感性的提升
结 论
无器官身体(Corp sans organes):基督形象研究
论两汉咏物赋中的物
一、物的感性化
二、物的理想化
三、物的人格化
论瑜伽的“身体意象”
一、瑜伽之道:世界意义的现象场
二、瑜伽之技:身体反思的空间
三、瑜伽之艺:超越的复归
大众文化与新媒体
人类表演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什么是“表演”?
二、对人类表演学的反思
三、以“表演”为方法
拼音文字的“视觉化”书写
一、再审视:拼音文字与线性序列性
二、再认识:象形-表意文字与整体知觉场
三、新融合:从图形诗到意象诗
我身即我在
一、以身为媒
二、隐疾时代
三、身如明镜
“趣味”与艺术作品的勃兴
一、趣味
二、趣味承担者的受制因素
三、时代趣味
中国茶文化大数据分析与现状研究
一、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关键问题
二、传统茶文化的几个特征
三、现代茶文化的几个特征
四、现代茶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外国文献译丛
瓦莱里、普鲁斯特与博物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论表演
卡尔·马克思论表演
弗里德里希·尼采论表演
雷蒙德·威廉斯论表演
路易·阿尔都塞论表演
艺术文化评论:表演研究·身体美学是2016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施旭升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艺术文化评论:表演研究·身体美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