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在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与中外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分支,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沿传播扬的载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学在远古时候就开始向域外传播,影响至深且巨。而中国文学的发展也是与中外文化和文学交流密切相关。20 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外文学交流史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根据历史发展的趋势来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与各国家、地区的文学关系、得鉴古知今之益,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件重要工程。本书立足于世界文学与世界文化的宏观视野,展现中外文学与文化的双向多层次交流的历程,在跨文化对话、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中,把握中外文学相互碰撞与交融的精神实质。
作者简介
安德拉德,1923年出生在葡萄牙中部地区的一个农民家庭,被公认为是葡萄牙当代重要的抒情诗人,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02年获得葡萄牙语文学中的特殊奖项——卡蒙斯文学奖。他的诗歌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受到普遍的欢迎。除了现代主义诗歌先驱费尔南多?佩索阿(1888-1935)之外,安德拉德是20世纪以来被国外译介突出的一位葡萄牙诗人。
姚风,澳门大学葡文系系主任,出版有《写在风的翅膀上》《一条地平线,两种风景》《姚风诗选》《绝句》《枯枝上的敌人》《厌倦语法的词语》《大海上的柠檬》等中葡文诗集以及论著《中国古典诗歌葡译本评析》和《中外文学交流史——葡萄牙卷》。译有《中国当代十诗人作品选》《白色上的白色》《滴漏》等十余部。曾获“柔刚诗歌奖”“两岸桂冠诗人奖”等奖项以及葡萄牙总统颁授“圣地亚哥宝剑勋章”。$$$$$姚风
原名姚京明,诗人,翻译家。生于北京,后移居澳门,曾任澳门文化局副局长,现任教于澳门大学。著有中葡文诗集及译著二十多部。获“柔刚诗歌奖”、“两岸桂冠诗人”称号以及葡萄牙总统颁授的“圣地亚哥宝剑勋章”。也是“澳门文学节”和“中葡诗人对话”等活动的策划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前言
第一章最初的相遇
第一节
海始于斯
第二节
中国人眼中的“佛郎机”
第三节
葡萄牙人和中国人的最初接触
第四节
航海大发现时期的葡萄牙文学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文学
第二章对异国的想象和书写
第一节
皮莱资的《东方概说》以及中国之行
第二节
狱中来信
第三节
加里奥特·佩雷拉:赞美中国
第四节
若昂·德·巴洛斯笔下的中国
第五节
加斯帕尔·达·克鲁斯:在中国描写中国
第六节
在真实与想象中旅行
第七节
人在中国:曾德昭与安文思
第八节
泥泞的北京
第九节
埃萨·德·盖罗斯与中国
第十节
《七千海里漫游》讲述的中国
第十一节
被忽视的“他者”
第三章葡萄牙文学在中国
第一节
语言的交汇
第二节
中国内地对葡萄牙文学的译介
第三节
首届葡萄牙文学研讨会
第四节
若泽·萨拉马戈在中国
第五节
佩索阿:我的心略大于宇宙
第六节
安德拉德:用诗歌去爱
第七节
索菲娅:你的步履是路的完美
第四章中国文学在葡萄牙
第一节
费诺与《中国诗歌选》
第二节
庇山耶与《中国挽歌》
第三节
安东尼以及其他诗歌翻译家
第四节
处于边缘的中国文学
第五节
神州在望:葡萄牙作家的中国情结
第五章从澳门看中葡文学交流
第一节
镜海扬波:中西文化交流的肇始
第二节
“互相错过”的文学
第三节
卡蒙斯:真实与传说
第四节
澳门文化学会与文学出版
第五节
《葡语作家丛书》
第六节
戈振东神父与他的翻译
第七节
土生葡人作家
第八节
文化活动促进交流
第九节
澳门的华文文学
附录
1.中葡文学交流大事记
2.中文里的葡萄牙作家(译成中文的作品及其作者)
参考文献
编后记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葡萄牙卷是2015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姚风。
得书感谢您对《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葡萄牙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