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侦察信号处理

电子侦察信号处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信息与通信工程、无线电监测、侦察监视、电子对抗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精装图书)。适读人群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雷达信号处理、水声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学者以及工程技术人员,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① 结构完整。

② 内容选材广。

③ 可读性强。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了电子侦察信号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涉及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雷达信号分选、无源测向、辐射源定位、脉内调制识别与波形估计、雷达辐射源型号识别和雷达辐射源指纹识别等内容,重点是围绕电子侦察系统从获取原始数据到生成电子情报的实际过程,总结提炼了具有较好工程实用性的信号处理方法,具有较高的研究参考价值。本书读者主要面向从事电子侦察技术研究和系统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电子侦察工作的部队人员以及相关学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

作者简介

柳征,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专注于研究基于辐射源定位的各种综合算法。

章节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现状 4

1.2.1雷达信号分选 4

1.2.2无源测向 6

1.2.3辐射源定位 7

1.2.4雷达脉内调制识别 9

1.2.5雷达辐射源型号识别 11

1.2.6雷达辐射源指纹识别 12

1.3本书的安排 14

参考文献 15

第2章雷达信号分选 24

2.1引言 24

2.2脉冲重复间隔类型及TOA误差分析 24

2.2.1脉冲重复间隔类型 25

2.2.2TOA误差分析 29

2.3基于脉冲关联的PRI分选 31

2.3.1方法原理 31

2.3.2方法性能分析 34

2.3.3方法性能测试 35

2.4基于递归扩展直方图的时差分选 42

2.4.1信号时差分选原理 43

2.4.2时差直方图的数学模型 47

2.4.3递归扩展直方图分选方法 54

2.4.4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60

2.5本章小结 67

参考文献 67

第3章无源测向 69

3.1幅度法测向 70

3.1.1顺序扫描天线测向法 70

3.1.2单脉冲比幅测向法 72

3.1.3全向比幅测向仿真 73

3.2干涉仪测向 75

3.2.1干涉仪测向的基本原理 75

3.2.2干涉仪相位差测量 76

3.2.3相位模糊问题 77

3.2.4测向精度分析 78

3.2.5多基线干涉仪及解模糊方法 79

3.2.6二维相位干涉仪 84

3.3旋转长基线干涉仪测向 86

3.3.1无模糊测向条件 86

3.3.2RLBI测向算法 91

3.3.3测向性能分析 92

3.4时差测向 97

3.4.1时差测向原理 97

3.4.2时差测量原理 98

3.4.3时差测量误差分析 99

3.5阵列测向 100

参考文献 102

第4章辐射源定位 104

4.1多站测向交叉定位 105

4.1.1定位基本原理 105

4.1.2定位误差的描述 106

4.1.3定位误差分析 107

4.1.4测向交叉定位的应用说明 109

4.2多站时差定位 110

4.2.1时差定位的基本原理 110

4.2.2雷达脉冲的时差配对技术 111

4.2.3多站TDOA定位的Chan方法 114

4.2.4定位误差分布与构型分析 116

4.3多站时差频差定位 117

4.3.1定位原理 117

4.3.2定位算法 119

4.3.3误差分析 122

4.3.4定位性能的数字仿真 122

4.3.5时差频差的联合估计方法 126

4.4单站无源定位 129

4.4.1运动单站无源仅测向定位 129

4.4.2基于TOA和DOA的固定单站无源跟踪方法 135

4.4.3基于相位差变化率的单站无源定位 140

4.4.4基于多普勒频率变化率的单站定位体制 148

参考文献 152

第5章脉内调制识别与波形估计 154

5.1引言 154

5.2脉内调制信号模型 155

5.3基于相位差分的脉内调制识别 156

5.3.1脉内调制信号的相位差分及其特性 156

5.3.2脉内调制的关键特征 159

5.3.3脉内调制自动识别方法 169

5.3.4仿真结果 170

5.4基于脉冲积累的信号波形估计 174

5.4.1信号模型 174

5.4.2脉冲时频对齐 175

5.4.3脉内调制波形的最大似然(ML)估计方法 184

5.5本章小节 188

参考文献 188

第6章雷达辐射源型号识别 190

6.1引言 190

6.2辐射源型号特征参数提取 191

6.2.1基于直方图的雷达信号参数统计方法 191

6.2.2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雷达PRI类型识别方法 195

6.3基于组合分类器的辐射源识别 206

6.3.1组合分类器设计的一般方法 206

6.3.2基于组合神经网络分类器的辐射源识别 210

6.3.3基于组合SVM分类器的辐射源识别 216

6.4本章小结 222

参考文献 222

第7章雷达辐射源指纹识别 224

7.1引言 224

7.2发射机脉内指纹机理及有效性分析 225

7.2.1基本概念 225

7.2.2TI-UMOP的产生器件 226

7.2.3TI-UMOP的产生机制 231

7.2.4脉内指纹特征有效性的理论比较 234

7.3脉内指纹特征提取 243

7.3.1基于LPAP的瞬时频率估计 244

7.3.2窗长选择算法 247

7.3.3基于LPAP的脉内指纹特征提取 250

7.3.4实验分析 251

7.4脉间指纹特征机理与提取技术 257

7.4.1脉间指纹机理 257

7.4.2脉间周期指纹特征的内涵 260

7.4.3基于自适应谱峰搜索的脉间周期估计 264

7.4.4基于实测数据的脉间周期指纹特征分析 276

7.5本章小结 277

参考文献 278

电子侦察信号处理是2020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柳征。

得书感谢您对《电子侦察信号处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电子工程师必备——电路板技能速成宝典(第2版) 电子书
电子工程师实操技能:元器件识别、故障检修、电路设计应用。
无线通信仪表与测试应用(第3版) 电子书
1.实用性。本书以作者在测试工作中的实际经验为依托,配合图形和操作实例介绍仪表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先进性。作者多年来参与我国无线通信测试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执行,深刻把握技术前沿,为本书精选典型的测试实例。 3.普遍适用性。本书所介绍的仪表新旧结合,以国内普遍使用的产品为主、兼顾国际知名厂商和国产仪表,具有普适性、代表性。 4.易学易用性。本书的指标介绍删繁就简、操作介绍简明清晰、测试实例典型翔实。知识结构体系化,便于读者学习、操作。
天线测量实用手册(第2版) 电子书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准确性。理论的结果必须用实验来检验,而天线参数的测量正好可以作为检验天线设计好坏的基础。在新型天线的研制中,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检验理论阶段的手段,又是独立的研究方法。本书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成 的,书中的测量方法都是由实际天线测量工作者经过长期实践得来的,解决了许多理论上还不够成熟的课题。 2.广泛性。全面介绍天线的测量。从频率上讲, 低频率从几十兆赫兹,到毫米波(40GHz);从类型来讲,天线的类型包括面天线、线天线等各种形式的天线;从测量方法上讲,既有较原始的测量方法也有目前的计算机控制自动测量。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基站数已经超过60万个,特别是随着3G时代的到来,我国5亿个手机用户数还将增大,基站天线的市场空间相当广阔,已引起三大运营商的高度重视。本书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测量。 3.实用性。各章节内容都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典型测量案例分析,贴近工程实际,工程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本书内容的学习,参照具体操作方法,完成工程实际任务。 4.先进性。本书介绍的天线测量系统、仪器都是国内外知名产品。这些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可拓展性等代表着天线测量的发展方向。 5.规范性。书中内容撰写规范,涉及的标准、协议、接口等符合国内国际标准。
AI+电信网络 运营商的人工智能之路 电子书
1.本书同时涉及了人工智能与通信两大热门领域,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涵盖大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通信领域案例的图书。本书的出版对于通信行业与人工智能行业有指导性意义。 2.作者为行业知名专家,主持了中国联通许多重大技术工作,还担任过多个科研课题的负责人。
5G核心网规划与应用 电子书
探讨5G全球商用、核心技术及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