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观乐史:人文视野下的中华礼乐文明

礼观乐史:人文视野下的中华礼乐文明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音乐为切入点,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中国音乐历史常识。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国史学家的学术视野――礼观乐史”讲座合集。讲座邀请了历史学、考古学界的诸位学者,就礼乐文明的特征、内涵、兴衰,甲骨卜辞、简帛等文字资料中的音乐现象以及文献和文物保护等进行了介绍,对于了解礼乐文化、拓宽音乐史研究的视野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主编林大雄,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参与编写《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艺术卷》(福建教育出版社);主笔香港《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古代音乐及乐器》(香港文化研究院);主笔《国乐典藏》(中华书局出版社)等,以及撰写《王光祈的「新儒家」音乐思想初探》(刊于《音乐探索》1993年第1期)、《新儒家”音乐思想研究》(《中国音乐》2012年第4期)、《“新儒家”音乐精神》(《中国音乐》2013年04期》);《江文也与“新儒家”不谋而合的音乐思想研究》(《中国音乐学》2015年第4期)等于论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引言

探赜篇 礼乐文明的特征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一、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内涵与外延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表象和特征

三、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地位和影响

四、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国学与国学新思考

一、什么是国学

二、为什么学国学

三、怎么学“国学”

考古学视野中的古代中国乐制和乐礼起源

周代乐钟使用的等级、性别和目的

曾国之谜的提出与破解

索隐篇 礼乐文明的释义

出土文献中与先秦诗、乐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出土文献与先秦诗、乐

二、先秦诗、乐中的几个问题

殷墟甲骨文中的乐器与音乐歌舞

一、甲骨文中的乐器

二、甲骨文中的音乐歌曲

三、甲骨文中的舞蹈

钩深篇 礼乐文明的兴衰

从正史《礼乐志》看儒家礼乐思想的边缘化

《周官》“六代大舞”说考辨

致远篇 文献与文物保护

虎鎣说略

性质特征及时代

铭文释读

学理上的定名与世称、俗称

虎鎣的功用

盉盘配套使用在铭文中的表现

纹饰的文化内涵

虎鎣的流传及回归

熠彩生辉的“汉代第一刀剑”

永寿二年错金钢刀

永寿元年环首剑

永寿元年环首剑与永寿二年环首刀对比

清华简的保护与整理

一、什么是清华简

二、书于竹帛

三、清华简的入藏与保护

四、清华简的整理

五、清华简文字的释读

清华简的专题研究

一、清华简的特点

二、清华简的专题研究

三、《系年》与两周之际的史事

四、古本《竹书纪年》佚文

五、清华简中发现了前所未知的周代诗篇

礼观乐史:人文视野下的中华礼乐文明是2021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林大雄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礼观乐史:人文视野下的中华礼乐文明》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良渚古城与中华文明 电子书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它是土筑文明、水利文明、稻作文明,高度发达的玉器系统更是独树一帜,在中国都邑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通过对良渚古城的发现史、格局与功能分区、营建工艺与工程、考古历程与最新进展,以及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等内容的梳理,揭示了良渚文明的丰富内涵与深远影响。
海外移民与跨文化视野下的近代鼓浪屿社会变迁 电子书
本书考察厦门鼓浪屿近百年间走过的近代化历程及其社会变迁,探索既定区域的结构性要素以及历史积累与积淀,如何影响和制约该区域的近代化进程。
文明的比较 电子书
面对文明的共通与不同,我们该如何相互欣赏、如何求同存异,又该如何面对多元文化?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的代表作品,是一部通俗的文化史著作。作者在书中以客观的态度,探讨了导致中国、日本、欧洲和英语文化圈形成不同发展路径的因素,也给出了“我们具有多重身份,各个身份以金字塔式结构逐一构建起来,范围逐渐扩大但不会相互冲突”“我们被某个层面上的差异所区分,又在另一个层面上被统一”的回答。我
何谓明代:“危机”下的世界史与东亚 电子书
本书是日本著名学者冈本隆司教授撰写的、专门向日本读者介绍明代历史的入门书。全书主要分为六大部分,包括形成、体制、变革、社会、乖离、混乱、崩溃,大体覆盖了明朝1368年立国至1644年灭亡的二百余年历史。书中吸收了百年间日本明史研究的成果,同时又兼具通俗易懂的特点。作者分析了一直以来明史不受日本学者重视的原因,并结合多领域的研究成果试图使明史“有趣”起来。从外国学者的视角审视明代历史,能给人以不同的
先秦古礼探研 电子书
礼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核心。先秦古礼幽眇,传统礼仪研究聚讼纷纭,本书综合利用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资料,对先秦时期的祼礼、朝聘礼、赠馈、牲体礼等礼仪做了多角度、多视野的综合研究,对礼仪所蕴含的思想观念提出了独到的认识。研究古礼的意义,不是要恢复古制或以古律今,而是为了探究其化民成德、敦睦群伦的功能,探求其内在的人文精神,以期稽古振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