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家驹安全区:战时上海的难民(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饶家驹安全区:战时上海的难民(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为你重现一位独臂神父在上海拯救数十万难民的东方传奇故事。

内容简介

法国神父饶家驹是60多年前出现在上海的一位辛德勒式的人物。1937年,他倡导建立的“南市难民区”即“饶家驹安全区”,至少保护了30万逃难的中国人。他开创的救济难民的“饶家驹安全区”模式,被南京、汉口、广州等地沿用。1949年修订的《日内瓦公约》采纳了饶家驹安全区的经验。但是,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对他的名字几乎一无所知,甚至很多耶稣会成员也知之不多。

本书的作者阮玛霞通过查阅中国、法国、美国、日本、瑞士等地的档案和文献,采访相关当事人,为我们重现了一位独臂神父在上海拯救数十万难民的东方传奇。不仅如此,《饶家驹安全区:战时上海的难民》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对于我们今天思考难民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阮玛霞,1939年出生。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学士、夏威夷大学硕士、乔治城大学博士。曾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东亚收藏部工作,现任美国国会图书馆约翰·克鲁格中心研究院,美中政策基金会顾问。主要著作还有:《中国革命的艺术:1927-1928年间不满情绪的煽动》《后的容身之港:上海的侨民社团》《中国勇敢的缪斯:丁聪的漫画和艺术》。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译者的话

前言

序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第一章 早年岁月

耶稣会

耶稣会士的培育

饶家驹与德日进

第二章 来到中国

早年岁月

虹口教区

救助儿童

1931年的大洪水

第三章 痛苦之中的上海

第四章 饶家驹安全区

作为一种概念的安全区

与交战双方谈判

现实中的安全区

暴力还在继续

赞誉

第五章 仿效饶家驹安全区

未获批准的南京安全区

南京大屠杀

获准成立的汉口安全区

其他的安全区

第六章 海外筹款

第七章 饶家驹安全区内的生活

难民的遣返

集中和分发食物

衣物分发委员会

清洁与卫生

教育委员会

医疗服务

纪律委员会

第八章 最后的日子和遗产

重返巴黎

建立巴黎安全区的希望

失望与幻灭

新生:罗马教廷的使节

他带给《日内瓦公约》的遗产

准备新公约

尾声

附录一 1949年8月12日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即日内瓦第四公约)

附录二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国际武装冲突的受害者的附加议定书(第一议定书)

参考文献

饶家驹安全区:战时上海的难民(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是201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阮玛霞。

得书感谢您对《饶家驹安全区:战时上海的难民(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上海地理 电子书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我国现代城市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创造了我国现代化城市中的诸多第一。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为了系统地介绍上海发展历程与特点,本书作者从市内到市外,综合性与区域性、历史演替与现实发展、自然地理与文人地理相结合的原则出发,以“总论-分论-专论”为主线,力图全面讲述上海的地特征及其形成演变的过程。
觅·境——旧时光里的上海滩 电子书
若没有参观过上海老建筑,上海之行就是有缺憾的。本书是由一名老建筑爱好者,通过实地摄影与记录,通过探究、考证与查阅,描绘了一幅上海老建筑的经纬地图,讲述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名人掌故。本书适合旅游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建筑爱好者,以及美术、建筑、历史等专业的学生阅读和使用。
民国上海名人故居地图 电子书
本书以名人为主线汇集了手绘的旅行地图。以人物生平和建筑有关的故事为主线,用人物故事将当时的历史还原,以手绘的建筑地图和手绘的当时的建筑为视觉出发点,了解在那些建筑中生成的为国为民的有志之士。
田野民俗志.“跨文化研究”丛书 电子书
本书共分4个部分,内容包括:田野作业的学术史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田野作业过程模式理论、田野作业的特殊技术训练、田野作业个案选例。
海外移民与跨文化视野下的近代鼓浪屿社会变迁 电子书
本书考察厦门鼓浪屿近百年间走过的近代化历程及其社会变迁,探索既定区域的结构性要素以及历史积累与积淀,如何影响和制约该区域的近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