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未远: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长安未远: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新时期长安研究的综合与创新,是中古乡村社会研究的厚重之作,对于全面认识我国古代的城乡关系亦作出了贡献。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唐代,长安是全国的首都,东亚的政治中心,物质文明闪烁、外来文化交融;由于资料的缘故,学界对其研究远不及西陲边城敦煌、吐鲁番。近年来随着城市考古的进展,石刻墓志的刊布,唐人诗文中都市信息的再发现,长安城市社会的研究迎来了新契机,有“长安学”的诞生。

在中古中国,依据物理形态划分的城市(郭)与乡村(野)具有连续统一性;就长安而言,城市与郊乡共同承担了帝国核心区的角色,作者将都城与周边乡村作为整体的“大长安”,从区域史的视角,展现既是唐帝国中枢所在,又具有地方立场的京畿区域(尤其是乡村区域)内,国家与社会力量的互动、融合及矛盾、冲突,各阶层民众生产生活、安守流动、思想信仰之全景。

书中重点剖析韦、杜家族为代表的京畿士族,白居易为代表的文人官员的长安城乡生活体验。

作者简介

作者徐畅,女,201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4至201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播基地研究员、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与汉唐历史,参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新出土及海内外散藏吐鲁番文献、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的整理;在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一 从京畿民辅恒的人生史说起

二 本书的研究对象

三 关于书名

四 相关研究回顾

第一编 聚落地理

第1章 京畿地区的自然地理图景

一 地形地貌

二 气候、物产与水资源

第2章 唐长安的基层聚落形态

一 城郭内外

二 唐长安城内的基层聚落形态

三 唐长安城市坊里制的历史渊源与现实运作

四 唐都长安“无乡里”说与“二重构造”

五 规划与顺应:对城中乡的一种解释

第3章 唐万年、长安县乡、里、村新考

一 前续考订

二 新出墓志对乡、里、村的订补

三 几点思考

第4章 唐京兆府畿县辖乡、里、村新考

一 乡里村坊制在畿县的实施

二 畿县辖乡、里、村补考

三 畿县辖乡数的变动

第二编 户口居民

第5章 京畿乡村的人口数量与居民结构

一 乡村人口数量蠡测

二 乡村居民的稳定性与流动性

三 京畿乡村的居民结构

第6章 京畿士族的城市化及其乡里影响 ——以京兆韦氏、杜氏为例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韦、杜二姓的城市化:京畿士族“中央化”的表现

三 “乡里有吾庐”:韦、杜家族对乡村根基的维持

第7章 中唐文人官员的长安城乡生活体验——以白居易为例

一 城乡“连续统一体”

二 白居易畿尉生活的时与空

三 民生与赋役:畿尉的乡村体验

四 贞元、元和中白居易的长安城乡观念

第三编 基层控制

第8章 京畿区的行政控制层级及其特点

一 “京畿为四方政本”——京畿府县官的选任

二 行政控制层级

三 越级的沟通:上诉与下达

第9章 京畿乡村的“有力者”阶层与社会控制

一 乡村的“在地有力者”及其社会功能

二 乡村的“外来有力者”及其角色

三 皇权、官僚制与控制达成

第10章 京畿乡里的户口控制——以唐前期为中心

一 户口迁移之禁与开禁

二 京畿乡里的客户与括户

第四编 生活世界

第11章 家计共田园——京畿乡村民众的经济生活与生计

一 一户标准小农家庭模型的构建

二 财产与生产资料

三 农桑生计

四 小农户的年收入

五 小农户的年支出

第12章 环长安区域的民众信仰与神鬼世界

一 一方土地,两重世界

二 环长安神鬼的分类、分布及其活动范围

三 唐人头脑中环长安神祇世界的谱系与统治秩序

四 人界与神界的交汇

五 长安乡村之鬼怪害人

结语

一 京畿在唐帝国

二 唐帝国在京畿乡村

三 从京畿区看中古城乡关系

附表-1 唐雍州/京兆府领县沿革

附表-2 全书引用墓志资料缩略语对照

附表-3 唐万年县乡、里、村名一览表

附表-4 唐长安县乡、里、村名一览表

附表-5 唐京兆府畿县辖乡、里、村名表

参考文献

一 传世文献

二 新出文献及文物考古资料

三 今人论著

后记

出版后记

长安未远: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是2021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徐畅。

得书感谢您对《长安未远: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乡村百年 电子书
本书在解读原始档案的基础上,结合对金砂等地的实地调研,从红旗永不倒、文化教育、经济生活、妇女团体、司法与宗族、卫生与防疫等方面探讨了永定近代社会生活的多个面相。
清代学术源流 电子书
本书将有清一代的学术演进,分为清初学术、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晚清学术三个阶段,并对这三个阶段做了整体性的研究。
乡路漫漫:20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全2册)(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
本书侧重于制度变迁与乡村社会结构性变迁的相关性研究。
海派中医内科丁甘仁流派系列丛书——丁甘仁学术经验集 电子书
丁甘仁系一代名医大家,又为现代中医教育的奠基人,近现代中医名家大多出自其门下,继而形成丁氏学派。本书上篇介绍丁甘仁生平史略,中篇讲述丁氏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验方,下篇选述经典医案、医论,附篇为丁甘仁创办中医学校的相关内容。本书可供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海派中医研究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海派中医内科丁甘仁流派系列丛书——裘沛然学术经验集 电子书
裘沛然为首届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终身教授,1930~1934年入丁甘仁先生所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学习。全书分4个篇章:上篇“生平史略”,介绍海派中医裘沛然生平、成才之路、主要传承人等;中篇“学术钩玄”,详细阐述裘沛然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优势病种、经验方;下篇“医案医话”,精选裘沛然的经典医案医话;附篇“流派速览”,介绍裘沛然的学术传承谱系及相关著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