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研究与跨文化诠释

跨学科研究与跨文化诠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运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跨学科研究与跨文化诠释的方法和视角,不仅研究了文学生态学、文学社会学以及文学宗教学各自自成一体的理论关系,而且将这三项研究内容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探讨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逻辑关系,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和独特的学术风格。

内容简介

本书适合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研究者阅渎。

作者简介

作者张华,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研究人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教育部2008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兼任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评审委员,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学会秘书长及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等职。先后在山东大学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合作培养博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教授。目前主要从事西方文化理论和宗教学、生态美学及神学美学及宗教对话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教育部重大社科项目一项,北京市社科规划办项目两项。Allen Paul Miller,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语言、文学和文化系主任,比较文学学科带头人,古典学专家,北京语言大学客座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总序

第一编 文学与生态学:生态文学、生态批评和生态美学

生态批评的现代性背景及其当代发展逻辑

生态批评当代传播的始点与路向

作为文化与社会批评的生态批评

生态美学的当代建构及马克思主义生态学

一、我国当代美学研究的两次转向

二、中国美学的马克思主义来源

三、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的生态学

文化生态、心理生态和想象

生态美学:注重人与自然整体和谐———访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张华博士

第二编 文学与社会学:走向文化研究的文学理论

伯明翰文化学派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影响

一、伯明翰文化学派的历史与传统

二、伯明翰文化学派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影响

三、伯明翰文化学派对中国当代文化研究和中国当代学术的影响

伯明翰学派何去何从?———对伯明翰学派嫡系传人Gargi Bhattacharyya博士的访谈

艺术教育模式中的文化学派影响

中国鬼神文化与高罗佩

中国古琴文化与高罗佩

一、高罗佩的琴文化研究成果

二、高罗佩琴学研究的得失

三、结 语

中华民族大文学史观和世界文学

第三编 文学与宗教学:宗教对话与文化互释

神学基本问题的重构性诠释

一、导 语

二、何谓基础神学?

三、费奥伦查的重构性诠释

四、结 论

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

一、基督教及其跨文化理解

二、基督教的跨文化特征

三、基督教的跨文化语境

儒家思想当中的超越观

圣经文学的奇幻版本———解读C·S·路易斯《纳尼亚传奇》

梅·萨藤的文学创作对原始神话的女性诠释与重构

中世纪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模式

一、诗与语法学

二、诗与修辞学

三、诗与逻辑学

四、诗与四学科

圣像崇拜与圣言隐遁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杜维明访谈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三、文明对话的先驱与使者

四、“文化中国”与“软实力”的构建

五、让儒家的活水流向世界

跨学科研究与跨文化诠释是2013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华。

得书感谢您对《跨学科研究与跨文化诠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 电子书
本书系学界第一部对鲁迅300多万字文库全部译作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作者以宏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中外文化语境中考察鲁迅译作的选材特征、译介策略和翻译方法,揭示了鲁迅译作在现代翻译史上的重大价值,具有鲜明的学术创新性和理论意义。本书对鲁迅早期翻译的20多万字深奥难懂的文言译作的阐释尤可见出作者的功力,它对于广大青年学子阅读理解鲁迅译作中的宝贵遗产将有所裨益。
生态文明沟域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卷 电子书
本书较为深入地解读了生态文明沟域理论,从生态文明沟域理论的产生背景、内涵、实践等角度出发,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并结合山东蒙山旅游区、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具体案例,对生态文明沟域建设的实践展开了详尽的研究。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九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九辑。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一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一辑。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二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二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