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所提供的是一种从生物符号学领域发展出来的方法论框架,它将符号现象作为建模的过程来研究。
内容简介
作者为人们呈现了一个将符号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描述体系,可以用来研究不同物种所体现的“建模本能”。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教科书风格写出,能够作为一本高级符号学参考手册,供符号学专门研究者以及研修符号学、交际理论、媒体研究、生物学、语言学或文化研究等课程的学生使用。
作者简介
作者托马斯·A·西比奥克,当代符号学发展目前的关键人物,20世纪北美符号学派的杰出代表,国际符号学学会、美国符号学学会、Semiotica以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emiotics的主要创立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译本前言
译者前言
前言
第1章 模型与符号学理论
1.1 模型
1.1.1 建模、符号活动与表征
1.1.2 概念
1.1.3 意义的形式
1.2 建模系统
1.2.1 建模系统理论
1.2.2 结构特性
1.2.3 生物符号学
1.3 单性建模
1.3.1 符号
1.3.2 符号的种类
1.3.3 符号制作的原则
1.4 复合建模
1.4.1 文本
1.4.2 文本的种类
1.4.3 文本制作的原则
1.5 凝聚建模
1.5.1 代码
1.5.2 代码的种类
1.5.3 代码制作的原则
1.6 连接建模
1.6.1 元形式
1.6.2 连接形式的种类
1.6.3 连接建模的物种独特性
第2章 初级建模
2.1 初级建模系统
2.1.1 自然模拟与有意模拟
2.1.2 象似性
2.2 初级单性建模
2.2.1 初级非言语性单性建模
2.2.2 初级言语性单性建模
2.2.3 二分象似特征
2.3 初级复合建模
2.3.1 初级非言语性复合建模
2.3.2 初级言语性复合建模
2.4 初级凝聚建模
2.4.1 初级非言语性代码
2.4.2 手势
2.4.3 句子结构
2.5 初级连接建模
2.5.1 元形式
2.5.2 意象图式
第3章 二级建模
3.1 二级建模系统
3.1.1 语言和言语
3.1.2 延伸建模和指示建模
3.1.3 字母:一个例证
3.2 二级单性建模
3.2.1 词语形式与意义的延伸
3.2.2 指示单性建模
3.3 二级复合建模
3.3.1 指示复合建模与延伸复合建模
3.3.2 稳定模型和可塑模型
3.4 二级凝聚建模
3.4.1 取名代码
3.4.2 计数代码
3.5 二级连接建模
3.5.1 元元形式
3.5.2 文化模型
第4章 三级建模
4.1 三级建模系统
4.1.1 象征性
4.1.2 文化
4.2 三级单性建模
4.2.1 三级言语性单性建模
4.2.2 三级非言语性单性建模
4.3 三级复合建模
4.3.1 三级言语性复合建模
4.3.2 三级非言语性复合建模
4.4 三级凝聚建模
4.4.1 智力代码
4.4.2 社会代码
4.5 三级连接建模
4.5.1 元象征
4.5.2 话语
第5章 诸系统分析
5.1 诸系统分析的框架
5.1.1 生物符号学和社会生物学
5.1.2 开展诸系统分析
5.2 人类符号活动
5.2.1 进化上的前提
5.2.2 知觉推理
5.3 动物符号活动
5.3.1 比较性视角
5.3.2 跨物种交流
5.4 结论
本书术语表
本书参考文献
意义的形式:建模系统理论与符号学分析是2016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托马斯·A·西比奥克。
得书感谢您对《意义的形式:建模系统理论与符号学分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