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展示认知符号学的理论视域及其与现象学的关联,提供符号学的经验性研究的方法路径。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兴起的两个重要的跨学科倡议中,认知科学和符号学占据了重要地位。二者都对人文和社会科学影响深远,却各有所长。符号学长于建构精致的理论,而认知科学则更擅长提供经验性研究方法。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认知符号学”经历了创建、独立发展等多个阶段,它整合了认知科学与符号学的跨学科方法优势。目前,认知符号学已成为一个多学科领域,汇集了多种视角、理论、方法和成果,并涵盖了符号学、语言学和认知科学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和观念。这些观念反映了人类文化区别于与其他物种的根本特征。
认知符号学历经多次重铸,其内涵也因每次“再发现”学术语境而有所不同。认知符号学在这些历程中逐渐走向成熟。瑞典隆德大学研究者早年就特别关注图像与格式塔等问题,并考察其与语言的异同。从这一问题出发,他们又延伸出对儿童在符号使用方面的兴趣,进而扩展到人类符号源头的演变。
作者简介
作者约伦·索内松,教授,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符号学系主任,国际视觉符号学会秘书长,隆德大学认知符号学研究所主任。国际知名图像符号学家、符号现象学家、认知符号学/语言学家、言语姿势符号发生学专家,多个国际符号学、语言学重要期刊的终审人和编委会成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总序
前言
导论:符号与意义的探寻
上篇 现象学与意义理论
I.来自胡塞尔讲台的视野:现象学在认知符号学中的角色
II.分支的自然史:现象学第一性、第二性、第三性的研究进路
III.超越“文化的悲剧”:在认识论和交往之间
IV.从模仿的角度看拟态到模拟性:关于像似性的普遍理论的思考
下篇 文化、传播与演化
V.生活世界:文化的认知符号学
VI.关于对人类(以及少许其他动物)合宜的研究的新思考
VII.文化演化:通过(部分)其他方式作为进化的延续的人类历史
VIII.文化符号学视野下全球化的三种情境
IX.符际间性分类法管窥
参考文献
认知符号学:自然、文化与意义的现象学路径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瑞典] 约伦·索内松。
得书感谢您对《认知符号学:自然、文化与意义的现象学路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