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德国学者的中国新闻史研究评介

他山之石:德国学者的中国新闻史研究评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了西方文化视野中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方法与结论。

内容简介

德国学者的中国新闻史研究,尤其是晚清和民国新闻事业研究,成果卓著。他们从经济、政治、社会情境的多维视角来分析全球化给中国新闻事业带来的深刻影响,考察中国新闻事业在世界新闻事业格局中的地位。这对我们从新的角度认识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地位具有参考价值。有利于比较西方不同国家如美国、德国在中国新闻史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填补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一个空白点。

作者简介

作者刘兰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传播学博士,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外语系和新闻与传播学院,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与萨尔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新闻史、跨文化传播。在《武汉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教育部规划基金课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Ⅰ. 引言

Ⅱ. 中西方中国新闻史研究特点比较

一 中国的中国新闻史研究

二 西方的中国新闻史研究

Ⅲ. 德国汉学家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 德国汉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二 德国学者的中国新闻史研究历程

第一部分 早期汉学家自发的中国新闻史研究

罗文达的中国新闻事业研究

一 罗文达其人及在中国的学术活动

二 罗文达的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三 罗文达对中国新闻事业研究的贡献

罗文达对中国宗教报刊的调查研究及其价值——基于《中国宗教报刊》的内容分析

一 《中国宗教报刊》分析

二 《中国宗教报刊》的研究特点

三 《中国宗教报刊》的贡献及启示

罗文达与中国早期新闻传播教育及研究

一 罗文达在燕京大学的新闻教育活动

二 罗文达对中国早期新闻传播教育的贡献

毛富刚——被忽略的中国新闻事业的实践者和研究者

一 毛富刚生平及其在华新闻活动

二 《中国现代报业》的内容分析

三 《中国现代报业》的影响

罗文达与毛富刚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特点比较

一 研究背景对比

二 研究方法对比

三 研究特点对比

四 研究视角对比

第二部分 当代汉学家的中国新闻史研究评析

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渊源

一 研究者与时代背景分析

二 海德堡大学汉学系系列研究的理论渊源

瓦格纳:在《点石斋画报》里发现中国进入全球化的图景——兼与白瑞华的《中国近代报刊史》的比较

一 白瑞华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特点分析

二 瓦格纳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特点分析

三 瓦格纳和白瑞华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特点对比

燕安黛:挖掘晚清政治话语传播的形成与影响——以《只是空言:晚清中国的政治话语和上海报刊》为例

一 燕安黛及其研究成果

二 《只是空言:晚清中国的政治话语和上海报刊》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分析

三 《只是空言:晚清中国的政治话语和上海报刊》的新闻思想研究

海德堡大学汉学系研究成果评析

一 海德堡大学汉学系系列研究的特点及启示

二 海德堡大学汉学系系列研究的不足及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他山之石:德国学者的中国新闻史研究评介是2022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兰珍。

得书感谢您对《他山之石:德国学者的中国新闻史研究评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德国文化研究 电子书
从历史、区位地理、认同与文化符号的角度对德国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颇有学术创见。
德国纳粹运动与纳粹专政 电子书
本书叙述了德国纳粹运动和纳粹专政的全貌及相关细节。
学者的本分:传统士人、近代变革及学术制度 电子书
本文集以中国传统士人的气节与传统行政权力下的尊师重道为切入点,论及近代以来的时风、士风与学风,类比西方学术制度与自由思想之形塑。
专家学者论昆仑 电子书
“赫赫我祖,来自昆仑”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文化记忆中难以抹去的印痕。本书精选百余年来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研究之代表性成果及近年最新成果,在体例与内容上,具体分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文献典籍与昆仑文化”“河源昆仑与昆仑文化”“神话人物与昆仑文化”“昆仑地望与昆仑文化”“中国古史与昆仑文化”六个板块,集中展现20世纪以来昆仑文化研究状况,与学界同行共享,以此进一步推动昆仑文化的学术研究。
清儒之道:清代学者关于儒家之道的探寻、论辩与践行 电子书
清代既是儒家学说的总结期,又是儒家文化的衰落期。这本书带你看清代儒学的发展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