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现当代著名作家吴伯箫的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以吴伯箫的生平为主线,将他的人生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两部分,上篇介绍吴伯箫的生平事迹,下篇评论吴伯箫在这个阶段的作品。
本评传在《吴伯箫先生编年事辑》的基础上衍生出来,《评传》克服了年谱机械、生硬的缺点,抓住几个重点对吴伯箫的创作和研究进行深入解读。角度新颖,文笔细腻活泼,注重学术性与可读性的融汇,部分内容先后在《新文学史料》《文艺报》《关东学刊》等报刊发表,反响较好。
作者简介
作者子张,本名张欣,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代序一
代序二
第一章 出莱芜记
正篇:行行重行行
扛着扁担下莱芜
莱芜籍现代文化人
圣府门前
蹈厉奋发
象牙塔内外(一)
象牙塔内外(二)
副篇:《街头夜》
大学时期开始了写作
“处女作”不过是一篇日记
大学生活图景一:平民学校
回忆曲阜的“师爷”生活
书信体散文
大学生活图景之二:街景与畅想
回忆中的故乡:“阿Q”和“闰土”
海途中的遐想与见闻
大学生活图景之三:骆驼书屋
大学生活图景之四:北平街头
这是“童话”吗?
到了青岛的海边
本章年表(1906—1931)
第二章 海恋
正篇:青春赋
缘结青岛
郭静君
到了济南
《避暑录话》与安家济南
出鲁记
副篇:《羽书》
《羽书》的故事之一
《羽书》的故事之二
岛上的人,岛上的屋
绿的青岛
在济南北苑
回忆中的故乡之二:灯笼与马
重回北平
惊沙坐飞……
本章年表(1931—1937)
第三章 从军行
正篇:逼上梁山
投笔从戎
从汉口到延安“抗大”
晋冀战地之行
副篇:《潞安风物》
前线!前线!前线!
踏尽了黄昏
战争背景下的晋南风物
朱将军与薄专员
“敌人”的另一面
路罗镇的“传奇”
行旅中的“季陵”与“伯箫”
本章年表(1937—1939)
第四章 山谷里的桃花
正篇:客居的心情
文协秘书长
客居的心情
延安内外
副篇:《波罗的海》
“解放的中国出版了海涅的第一部译诗……”
文学史充满了偶然性
为什么是海?为什么是诗?
吴伯箫译《哈尔兹山旅行记》
《北海》还是《波罗的海》?
《奴隶船》及其他
本章年表(1939—1943)
第五章 “坦白”
正篇:人生之痛
教育厅“审干”与中等教育规程
痛哭着到鲁艺、边区政府作了“坦白”……
越过长城
副篇:《黑红点》
党校“学习”的副产品
听来的敌后故事
以负罪之身去南泥湾参观
本章年表(1943—1945)
第六章 打前站
正篇:白山黑水
东北大学(一)
东北大学(二)
打前站与“老妈妈”
创办东北教育学院
副篇:《出发集》
仿佛找到了新的“起点”
第一个把延安称作“圣地”的作家
纪实、抒情与说教
本章年表(1946—1953)
第七章 《文学》课本
正篇:再到北京
文学、汉语分科
从试教到搁浅
文学讲习所与出访东德
副篇:《烟尘集》与《文学》
第一个散文选本:《烟尘集》
吴伯箫的伤心事
记忆中的《文学》课本
悲壮的“失败”与未竟的“理想”
本章年表(1954—1956)
第八章 非常年代
正篇:齿轮和螺丝钉
“我是偏于保守的……”
编与写
副篇:《北极星》
十五年,两个版本
“延安系列”忽略了什么?
山色、泉韵与猎经的背后
回忆中的故乡之五:《杂字》
本章年表(1957—1963)
第九章 检讨书
正篇:风暴与干校生活
作品入选教科书
风暴
干校与检讨书
归来
副篇:《北极星》续
“增订再版”本增加了什么?
本章年表(1964—1978)
第十章 无花果
正篇:未完的沉思
最后的岗位
不尽的眷恋
未完的沉思
副篇:《忘年》
《忘年》辩
怀人与悼念
“归来”步履匆匆
检点往昔
一棵无花果树
香港出了本《吴伯箫选集》
本章年表(1979—1982)
附录
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吴伯箫散文选》
1993年百花文艺出版社版《吴伯箫散文选集》
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吴伯箫文集》
一
二
三
吴伯箫著译书目
一 文集
二 译著
三 选集
跋
补记:
山屋轶话:吴伯箫评传是2022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子张。
得书感谢您对《山屋轶话:吴伯箫评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