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工人生活轨迹变迁

社会转型与工人生活轨迹变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工人地位巨变反映现代化过程中问题

内容简介

计划经济年代,工人在国家保护网下处于政治和经济优势地位,工人几乎都被国有和集体企业所容纳,享受着终身就业的铁饭碗,与干部相差无几的工资待遇,拥有“从摇篮到坟墓”生老病死的福利保障以及优越的社会地位,是实实在在的工人“老大哥”。然而,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国有企业改制时期,由于经济迅速下滑、企业大面积亏损、破产,工人大量下岗。尽管下岗工人其后大多在社会上找到了新的位置,可从他们身上折射的诸如人生命运转折、社会地位下降等问题却无法改变。工人们承受了改革的阵痛和代价,从过去人人羡慕的工人“老大哥”到今天“困难群体”的代名词,其无论在生活上、思想上,还是社会地位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动。这种变动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阶层的变化,更折射了我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制度设计、政策安排、政府角色以及组织功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基本内容

四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与工人变迁轨迹的一般阐释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工人阶级的理论

二 社会转型前后中国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变动

三 社会转型与工人变迁历程

第三章 工人职业生活的变动

一 工人从“终身就业”到“忍性就业”的职业生活变动

二 工人权益维护与企业职代会的职能转变

第四章 工人家庭生活的变动

一 家庭收支的曲线下降

二 从福利分房到买房

三 婚姻和家庭的变化

四 社会交往圈的收缩

五 养老和医疗保障从单位走向社会

六 对子女教养观的变化

第五章 工人职业声望的变动

一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时代主角”

二 经济体制转型后的“边缘群体”

三 时代变迁中“大国工匠”的塑造

第六章 工人心态的变动

一 单位观的变化——归属感的丧失

二 自我身份认同的变化——从“自豪”到“自卑”

三 就业观念的变化——从“依赖”到“自立”

第七章 新就业群体——农民工

一 农民工的就业概况

二 农民工的生活状况

三 社会尚未形成认同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四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发展需求与矛盾

结语 社会转型与工人生活轨迹变迁

一 总体性社会控制模式及其转换

二 总体性社会控制模式下的工人阶层状况

三 社会转型后工人阶层的变迁

四 基本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社会转型与工人生活轨迹变迁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施杨。

得书感谢您对《社会转型与工人生活轨迹变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生活在此处:中国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文库) 电子书
社交网络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其本身便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眼动追踪与中文阅读(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论丛) 电子书
本书就研究成果在深化中文眼动阅读模型的建构,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释。
中国农村的媒介使用与社会变迁 电子书
本书分析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媒介技术对农村生活的深刻影响。作者和研究团队横跨十余省,访谈了200余名在农村生活的人,他们的年龄从18岁到80岁,包括农民企业家、农民工、农村教师、农村大学生、农村干部等。本书通过三种媒介使用:信息传播媒介,交通媒介,广泛意义上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和事物,揭示了媒介技术对农村经济生产、社会交往、文化习俗、权利意识和价值观念的重塑,记录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
东亚公共性重建与社会发展:以中韩社会转型为中心 电子书
将东亚两大重要经济体的中国和韩国视为东亚社会发展研究重要对象,通过审视两者的发展困境及其经验,认为“公共性”与“社会发展”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为共生互促的关系。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变迁与分层 电子书
本书运用严谨的量化方法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变迁背景下的社会分层。全书共三篇:一是旧制度的新变化,主要探讨户籍制、单位制、所有制等在改革与式微过程中带来的分层机制的变化;二是劳动力市场分割,聚焦于新的分割维度的出现、不同分割维度的比较以及分割证据的纵向检验;三是大学生就业分化,专门研究大学毕业生这个特殊劳动力群体的内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