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化与当代日常生活变迁

物质文化与当代日常生活变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了当前国内物质文化研究的基本状态,是迄今为止国内物质文化前沿性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内容简介

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研究是当代西方人文学术研究中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它一改人文学术研究重视精神与观念的传统,把研究对象聚焦于所有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之上,认为这些物质产品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功能与价值,在建构日常生活方式和影响社会的历史变迁方面产生主导性作用。本书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了当前国内物质文化研究的基本状态,是迄今为止国内物质文化前沿性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作者简介

作者汪民安,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批评理论、文化研究、现代艺术和文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物的文化阐释

物的文化性与物质文化的归路

一、作为文化观念的“物”

二、物的系统性和物质文化的未决性

三、物质文化的归路

“物”的问题与“物质文化”阐释——文化哲学的视角

一、“物”的问题的哲学言说

二、“物质文化”的哲学阐释

道成“物”身:物化时代的仙境或废墟

引言:蝴蝶物语

一、物质的权力

二、拜物化快感

三、道成物身/神

四、生活于真实

现代艺术的“物性”维度——阿多诺“非同一性美学”的一个悖论

一、“非概念物”的消隐与复归

二、艺术的“精神性”与“物性”的辩证

三、现代主义对“物性”的压抑

四、先锋艺术的缺陷:“物化”的“物性”

结语

文化研究:学科化与再政治化

一、文化研究学科化问题再回顾

二、反思美国文化研究学科化

三、语境、介入与理论商品

结论

“微”时代的“大”消费——当代中国消费意识形态质疑

日常生活中的物

奢侈品、性与私通机制

论垃圾

中国语境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阐释与思考

一、理论结合点: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

二、理论范式:人的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

三、理论拓展: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

日常生活经验变迁与《诗经》隐喻结构的阐释

一、日常经验变迁是“由物及人”的隐喻结构解读的主要方法

二、基于情感经验认同的名物阐释

三、名物的经验性表达补足了“由人及物”隐喻结构的语义

四、结论

手绣、机绣、十字绣——刺绣与女性生活变迁

一、传统刺绣的人文性内涵

二、工业机器对刺绣人文内涵的抽离和置换

三、十字绣对现代“淑女贤媛”的培养

1980年前后的走私录音机:消费、电子媒介与文化变迁

一、消费的回归:计划经济晚期的日常生活

二、走私录音机:从消费者到受众

三、全球化电子技术浪潮与大陆文化变迁

小结

物与空间

从台湾的“社区营造”到大陆的“乡村实践”:空间改造与人“文化主体性”激发的互动研究

一、当前文化发展中城乡居民的参与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二、专业人才与民间智慧的结合:大陆“外来介入”的实践

三、居民为主体的社区文化发展: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

四、从激发“人”的文化主体性入手:文化治理中的多主体融合策略

新空间与旧符码——会馆对当代城市意义的填充

一、旧符码——具象历史的见证人

二、新空间——会馆用途再发现

三、意义填充——地缘、伦理构建想象的共同体

家庭空间与噪音

邻里噪音

家用电器

交通噪音

结语

从“门”到“大裤衩”——北京奇观地标建筑的空间生产与消费

奇观建筑作为权力空间和商品化空间的生产

对奇观性建筑的“污名化”与恶搞式消费

物的符码

社交媒体与当前中国的自恋主义文化

一、网络交往的非匿名化

二、网络空间的私人性

三、社交媒体的自恋化

都市叙事与体感: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出租车

接触:密闭空间的情欲生产

漫游:底层游民的都市窥探

穿行:主观视角的幽灵体验

“偶像的诞生”:从80后文学到网络的艺术消费

一、80后文学与“偶像”形影相随

二、网络艺术消费中的“偶像”类型

三、文化诉求与粉丝经济的三重动力

结语:带有80后特质的一条曲线

后记

物质文化与当代日常生活变迁是201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汪民安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物质文化与当代日常生活变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新史学文库 电子书
本书是清代米粮物价史研究力作。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新史学文库 电子书
本书为中国学堂学生研究奠基之作。
帝国幻象:俄罗斯“国家形象”变迁与他者视野 电子书
一部俄罗斯“国家形象”近300年的演变史。
英国崛起之谜:财政制度变迁与现代经济发展 电子书
本书从财政效率的角度对英国产业革命与荷兰市场革命过程中财政制度变迁进行的对比考察,既是诺斯开创的新制度分析方法的应用与发展,也是一种用公共经济理论来解释产业革命的全新尝试。
从省城到城市:近代广州土地产权与城市空间变迁 电子书
展示广州从清末到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下从“省城”到“城市”的景观变迁和建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