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结构下中国刑法体系的构造

全球结构下中国刑法体系的构造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递进式、抗辩式与耦合式犯罪构成论体系比较研究”的最终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以我国犯罪论体系的理论困境为进路,通过对我国传统犯罪论体系的理论分歧和主要争议点的解读,提出了犯罪论体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同时对递进式、抗辩式与耦合式犯罪构成论体系进行深入地比较研究,进一步剖析中国犯罪论体系构造的基础,展开对犯罪论体系的理论、现实和科学维度的探究,并据此提出我国犯罪论体系构造的方向,对犯罪论体系的程式化构造、开放化构造和论辩式构造分别予以全面的介绍和论述。

作者简介

作者童德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法学南湖特聘教授。2002年6月至今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从事刑法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并担任东盟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刑法和比较刑法学、刑法现代化研究、监察刑事法治化与职务犯罪风险防控。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我国犯罪论体系的理论困境与研究思路

第一节 我国犯罪论体系:传统与反传统

一、传统犯罪论体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对传统犯罪论体系的反对

第二节 当前我国犯罪构成论体系的理论分歧

一、我国犯罪论体系的理论分歧

二、犯罪论体系理论研究的争议点

第三节 犯罪构成论体系的研究进路与思路

一、对德国理论模式的基本评判

二、对耦合式犯罪论体系的基本评价

三、犯罪构成论体系研究的思路

第二章 犯罪证成方式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古希腊、古罗马的犯罪证成方式

一、问题概述

二、犯罪的神话证成

三、犯罪的伦理证成

四、亚里士多德的犯罪伦理证成体系

五、古罗马的犯罪证成方式

六、结语

第二节 中世纪的犯罪证成模式

一、问题概述

二、神意裁判

三、宗教裁判

第三节 现代犯罪证成方式的形成

一、现代裁判方式的分流

二、法官裁判模式

三、陪审团裁判模式

第三章 现代犯罪论体系的发展

第一节 递进式犯罪论体系的发展

一、问题概述

二、自然主义犯罪论体系

三、新康德主义犯罪论体系

四、目的主义犯罪论体系

五、目的合理主义犯罪论体系

六、递进式犯罪体系的构造向度

七、递进式犯罪论发展的启示

第二节 抗辩式犯罪论体系的发展

一、经验主义的犯罪论体系

二、实用主义犯罪论体系

三、功利——实用主义犯罪论体系的启示

四、抗辩式犯罪论体系的优点

第三节 耦合式犯罪论体系的发展

一、绪言

二、前特拉伊宁时期的苏俄犯罪构成论研究

三、特拉伊宁犯罪构成论体系的形成基础

四、特拉伊宁体系

五、对特拉伊宁体系的评价

第四章 中国犯罪论体系构造的基础

第一节 耦合式犯罪论体系的向度

一、耦合式构造的结构性特征

二、耦合式构造的共时性向度

三、耦合式构造的历时性向度

第二节 犯罪论重构的现实维度

一、社会结构问题概述

二、风险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 犯罪论体系中的理念维度

一、法律图景

二、多元法律价值观

三、犯罪论体系的中国化

第四节 犯罪论体系重构的理论范式

一、理论范式与犯罪论体系

二、范式的基本特征

三、刑法范式的历史转换

第五节 犯罪论体系构造的科学维度

一、以真理为标准的犯罪论体系

二、犯罪构成的合理性转向

三、合理化导向的犯罪论体系

第五章 中国犯罪论体系构造的方向

第一节 犯罪论体系的程式化构造

一、耦合式模式程式化转向的必要与可能

二、程式化转向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犯罪论的开放化构造

一、事实共识与犯罪论体系开放的需要

二、法律目的的论证与犯罪论体系开放的需要

第三节 犯罪论体系的论辩式构造

一、论辩式构造的根据

二、主体间性理论的形成与影响

三、主体间性理论与刑法实践

四、主体间性理论与刑法理论体系的构造

五、中国犯罪论的论证化构造

第六章 因果关系理论的构造

第一节 大陆法系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之批判

一、大陆法系刑法因果关系论的发展与分野

二、条件说之批判

三、广义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之批判

四、狭义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之反思

五、当代日本司法判例的理论根基与表现

六、小结

第二节 英美刑法因果关系

一、问题概述

二、双层次原因构造的道德困境

三、事实原因的选择困境

四、近因标准的实践困境

第三节 中国因果关系理论

一、问题与研究思路

二、传统刑法因果关系论的源与流

三、“必然性因果关系论”的范式及危机

四、“必然性因果关系论”的叙事性问题检讨

五、新必然性因果关系论述评

六、超越必然性因果关系论

第四节 刑法中的客观归属论的构造

一、问题概述

二、危险增加原理

三、规范的保护目的原理

四、从归因到归属

第五节 客观归属论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定位

一、客观归属论的体系之争

二、客观归属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第七章 刑事责任论的构造

第一节 刑事责任的本质与地位

一、刑事责任的本质

二、刑事责任的地位

三、新责任观与宽恕事由的暗合

第二节 违法性意识理论的构造

一、大陆法系违法性地位研究

二、违法性意识在我国刑法中的地位

三、违法性认识问题在刑事责任中的破解

第八章 期待可能性论的构造

第一节 大陆法系刑法学中期待可能性的地位的学说

一、问题概述

二、超责任犯罪构成要素说及其评价

三、责任要素说及其评价

四、刑罚事由说

第二节 期待可能性与我国刑法理论体系

一、我国学者关于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地位之争

二、刑事责任要素之提倡

三、期待可能性与刑事责任要素

四、期待不可能事由

后记

参考文献

一、专著

二、论文

全球结构下中国刑法体系的构造是202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童德华。

得书感谢您对《全球结构下中国刑法体系的构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变动时代的法律职业者:中国现代司法官个体与群体(1906-1928) 电子书
探讨现代中国法治的艰难历程,呈现法制移植在现代中国展开的复杂状态。
中国土地法治与土地法研究 电子书
本书辑选了《法学研究》期刊论文13篇,内容涵盖1970年代末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改革,2003年以来的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改革以及2013年以来的农业用地“三权分置”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以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
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第12卷) 电子书
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承办刊物,本册是第12卷。
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蓝皮书(2016) 电子书
本蓝皮书共分为“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基本情况”“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保障及存在的问题”以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对策研究”四个章节。其中对国内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现状、犯罪特征、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实名制”背后的“记名制”现象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开户模式,发布了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的十大典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建议与对策,包括提出制定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九辑) 电子书
以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收录海内外学界相关主题的原创性学术论文、书评和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