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针灸学(第2版)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针灸学(第2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针灸学(第2版)》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突出,详尽收集了古今针灸文献和研究成果。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概论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概念的起源与演变

三、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经络系统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十二经脉

三、奇经八脉

四、十五络脉

五、十二经别

六、十二经筋

七、十二皮部

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的病理反应

三、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四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

二、手少阴

三、手厥阴

四、手阳明

五、手太阳

六、手少阳

七、足阳明

八、足太阳

九、足少阳

十、足太阴

十一、足少阴

十二、足厥阴

第五节 奇经八脉

一、督脉

二、任脉

三、冲脉

四、带脉

五、阴维脉

六、阳维脉

七、阴跻脉

八、阳跻脉

九、奇经八脉的综合作用

第六节 经络的分布关系及其运用

一、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二、关、阖、枢与六经皮部

三、头身各部经络分布

第七节 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

一、有关经络现象的研究

二、经络的形态学研究

三、经络的理化特性

四、经脉脏腑相关

五、经络研究的几种重要假说

六、经络研究的展望

第二章 腧穴

第一节 腧穴概论

一、腧穴的概念

二、腧穴的起源与发展

三、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四、腧穴的命名

五、针灸穴名标准化

六、腧穴的分类

七、腧穴的定位方法

八、特定穴的分类及意义

九、腧穴的作用

第二节 腧穴各论

一、十四经穴

(一)手太阴肺经穴

中府(132) 云门(132) 天府(133) 侠白(133) 尺泽(134) 孔最(135) 列缺(136) 经渠(137) 太渊(138) 鱼际(139) 少商(140)

【附】经穴歌(141)

经穴分寸歌(141)

(二)手少阴心经穴

极泉(142) 青灵(142) 少海(143) 灵道(144) 通里(144) 阴郄(145) 神门(146) 少府(147) 少冲(148)

第三章 刺法灸法

第四章 耳针、头针

第五章 针灸治疗

第六章 实验针灸学基础

第七章 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

第八章 针灸文献

第九章 针灸器材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针灸学(第2版)是2011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孙国杰。

得书感谢您对《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针灸学(第2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感悟中医(第3版) 电子书
《感悟中医》第2版于2009年出版,反响较好,应广大读者要求进行修订。本次修订,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炼、提高和创新。并同时重点加强病证方药、养生保健、中医药文化等内容,使本书更加切合实际。作者从事临床和科普写作50余年,其独特的文笔风格深受在校生喜爱,对于广大的青中年中医药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典针灸学大纲 电子书
本书融会经典文献,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了中国古典针灸学的理论原点、理论构建范式、检验规则和基本原理,对根于脉归于血气的针灸分部理论、明血气知病所定可治的诊病方法、以调控血气为核心义涵的针方之道等进行了深入剖析,使凝聚先贤理论思维智慧的身体观、疾病观和治疗观清晰重现,困惑当前针灸学界的诸多难题豁然冰释,对复兴古典针灸学理论、引领针灸发展、促进临床水平提高有重要意义。
中药药学服务手册 电子书
全书拟设:文化理念与内涵特征、用药品种与质量保证、处方应付与科学调配、合理用药监督管理、服务拓展与用药关怀五篇,以规范、提升中药药学服务为主线,系统记述中药药学服务的内涵特征、药品供应、质量保证、科学调配、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服务拓展、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改变传统章节分述模式,创新使用版块结构方式。本书尽量做到中医药特色鲜明,科学实用,简洁明了,既适用于医院药房、药店人员凭借应用,又可供临床医生参
中药学笔记 电子书
本版仍旧沿承上版以歌诀、图表形式表述《中药学》的重点内容的形式,注重对中药药性特点的归纳提升,重点药物的比较,在上版基础上,除根据中药学教材变化进行同步更新外,更改部分歌诀,以二维码的形式加练习题,增加执业中药师考纲的解读以及每种药材的执业药师被考频次。本产品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购买成功,概不退款,请您理解。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温病条辨 电子书
本书是中医临床人才必读丛书之一,为清代医家吴瑭所著。全书以三焦为纲,系统讨论了温病学的理论,并对各种常见温病提出了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在中医理论上,该书创立了温病三焦辨治纲领;在方药方面,该书中所创立的“安宫牛黄丸”等方,至今仍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作为中医的“四大典籍”之一,本书历来是学习和掌握中医学的必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