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研究(第十九辑)

中国美学研究(第十九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美学研究刊物,用现代眼光和方法探讨中国美学的各种问题。

内容简介

《中国美学研究》集刊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编辑,朱志荣主编的一部美学研究刊物。该集刊前两辑得到了前辈李泽厚、叶朗、胡经之、曾繁仁、朱立元等老一辈美学家们赐稿支持,在美学界产生了较大的的反响。续编的《中国美学研究》将继续保持国内外美学名家占重要篇幅的特点,争取在三五年的时间内冲刺CSSCI集刊,在国内外产生持续产生较大的影响。

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内外学术界日益重视。《中国美学研究》旨在立足学术前沿,以现代眼光和方法探讨中国美学的各种问题,拓展和丰富美学研究的内容,开展学术讨论。

本辑主要分为“中国古典美学”“中国当代美学”“西方美学”“生态美学”“书评与综述”等几个部分,所讨论的学术话题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美学的“象喻式命题”,杨简美学思想的独特价值,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研究进路辨析,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特征和表现方式,现代新儒家生态美学思想,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研究中的自然美观,等等。

作者简介

编者朱志荣,安徽省天长市人,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原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学研究所所长,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期文章

论中国古代美学“象喻式命题”

先秦易学的“中”“正”观念及其美学意蕴

适性美学:从庄子到郭象的观念史考察

论“韵”概念从音乐到人物品评的嬗变——兼及对谢赫“气韵”的影响

“兴”义阐释史中的显隐维度

“一以贯之”——杨简美学思想的独特价值

宋代“观物”观对工笔画中写真精神的影响研究

“观”与王国维“戏曲意境说”的历史生成

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进路辨析

论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特征及表现方式

客观美与主观美之辨

感悟、判断、创造——朱志荣意象创构内在机制论

中国画审美认知的神经基础:一项ERP研究

实践美学对康德美学的四大突破

兼融中西与诗意栖居?——以留德雕塑家张德峰教授的艺术风格为线索

从“处境文学”到“自由的艺术”——论让−保罗·萨特实践自由的存在主义文艺观

“言不尽意”辨——基于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考察

现代新儒家生态美学思想论纲

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研究中的自然美观

从“连续性”形而上学到“环境”审美——论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中“连续性”思想的逻辑演进

生态美学与美学的客体性转向——以罗尔斯顿为讨论中心

哥特式建筑复兴的自然契机与生态救赎

自然寂静之声走入音乐及其生态审美效应

建构与突破:生态美学与人的生存问题——论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的建树与所谓“无人美学”的争议

跨文化语境下蒋彝书法美学理论体系的构筑方式和审美特征考察

中华美学的多元建构与意义生发——中华美学学会第九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时代中国特色美学基本问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稿约

中国美学研究(第十九辑)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朱志荣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美学研究(第十九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美学(第2辑) 电子书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本书是第二辑。
卢梭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回归自然”是卢梭全部思想的核心,“自然”“自由”“情感”是理解其核心思想的关键词和经纬线,而这三者又是贯穿西方近现代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研究卢梭的美学思想,应在由“自然”“自由”“情感”所构成的现代性问题关联域中做整体考察。本书以启蒙时代的文化及美学思潮为背景,探讨卢梭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概貌、潜在逻辑体系、主要理论范畴、现代价值阐释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而探究其对于当下美学与文化建设的正反启示。
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王阳明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当下存有的明觉良知即为境界,它包含着圆融了道德与审美的三种境界形态——仁境、诚境和乐境,三者各具特色而又相互交融,并以乐境为最高追求。本书拓展了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的维度,阐述王阳明所处的人文世界,考察儒学(道统、功夫论等)流变中的阳明心学,并关注二者的相互影响,试图对阳明美学有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第一辑)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本册是第一辑。
美学基本 电子书
本书从美的事实即美的现象出发,以美学基本问题即美的本质的探讨为支点,结合对美的现象及其实现、欣赏过程的分析,明确了美的本质的客观表述,并以此推导出相应的美的主要规则,其中包括美的泛美事实、(多维动态)镜像结构、谨慎执中、流动实现、梯级特征、异类可比、目标导引、区分呈现、严格边界等规则;通过对美及其形式来源、演化过程分析,明确了适度效用、限度模仿、符号演化等规则。在此基础上演绎出美的数学表达形式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