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邊緣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本書獲得行政院新聞局重要學術專門著作補助出版。

當統獨問題紛擾未息,當民族意識在人群中甦醒,民族認同成為政治上、思想上的新議題,身為「中華民族」的我們,是否曾想過,何以我們稱為「中國人」?華夏民族之形成所由何來?

究竟什麼是中國人?這問題不僅困擾許多研究中國的學者,也困擾許多居於中國認同邊緣的人;本書即嘗試解答此一問題。作者認為,由線性的歷史溯源,以及對所謂典型中國人的研究,都難以解答這個問題。因此作者從一個新的角度─中國人族群邊緣的形成、維持與變遷─來了解中國人的本質。本書說明,在特定的資源競爭與分配環境中,華夏(中國人)邊緣如何形成與變遷,華夏如何藉歷史記憶與失憶來凝聚、擴張,以及華夏邊緣人群如何藉歷史記憶與失憶來成為華夏或非華夏。

以中國人為例,作者藉著歷史、考古與人類學資料,探討與人類族群認同相關的資源競爭與分配關係,社會歷史記憶與失憶的過程,典範與邊緣觀點爭論中的社會本質,以及歷史的現實意義等問題。作者希望本書能幫助我們思考自身的認同問題(為何我們要宣稱自己是中國人或台灣人),以及思考當前海峽兩岸的中國人認同問題。

作者简介

王明珂

1952年出生於台灣。現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曾任教於台灣大學、清華大學、師範大學、東吳大學等校。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系暨歷史研究所畢業;1987年赴美國哈佛大學進修,1992年獲博士學位。1994至2003年間,曾在四川西部群山之間,從事累計約一年的羌族田野研究。主要學術旨趣與志業為,基於歷史記憶與人類社會情境分析,研究古代華夏與華夏邊緣之形成及其歷史演變,以此建立一具反省與反思力的歷史新知,並期望此歷史知識記憶能促進人群社會之公平、和諧與共榮。

華夏邊緣是1997年由允晨文化出版,作者王明珂。

得书感谢您对《華夏邊緣》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双面人:转型乡村中的人生、欲望与社会心态 电子书
《双面人》写的乡村人生史故事是一个村庄的总体历史(并超出了村庄边界而涉及乡镇)。它从1949年一直到21世纪,跨度有六十多年,涉及各种人物,关注社会、政治、经济、宗族、宗教等全方位的问题。这一切,都使得这种“村庄史”尤其难写。而作者所做的,是借鉴太史公写《史记》的办法,以人物传记的方式来描述乡村的六十年。
朝鲜族史话 电子书
他们背井离乡,越境而来;他们深陷苦难,却永不言弃;他们勤劳乐观,并肩开拓新家园;他们不屈不挠,誓死捍卫家园;他们崇尚知识,文化教育普及;他们紧跟时代,争当先锋模范;他们历史悠久,良风美俗相传……他们就是扎根在长白山下、两江河畔的勤劳、勇敢、乐天、淳朴的中国朝鲜族。
历史再现与身份认同:以新时期以来的“蒙古历史叙事”为中心 电子书
新时期以来,“重述历史”是当代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中同时出现的重要文学现象,其中又以“蒙古历史叙事”最为典型。
蒙古历史拼图 电子书
作者以关键词的形式梳理明以前的蒙古史,参阅大量历史资料,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