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佛教改革研究:1919~1949

民国时期佛教改革研究:1919~1949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佛教作为一个宗教实体,具有庞大的僧团、众多的寺院及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进入近代以来,佛教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其生存受到极大威胁。为了挽救佛教于危亡,佛教界一批有识之士针对佛教自身积弊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并由此形成了一股以教理、教制、教产改革为中心,涉及佛教方方面面的改革思潮。民国时期的佛教改革作为近代佛教的一个缩影和代表,在中国佛教史上曾经发挥过应有的作用,它所做的一切包括思想上的创新,对我们建设当代佛教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目前还没有人对该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鉴于此,本书从僧伽对自身积弊的反思入手,对民国时期(1919—1949)的佛教改革进行系统研究,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书共分七个部分。

民国时期佛教改革研究:1919~1949是2015年由阳光出版社出版,作者单侠。

得书感谢您对《民国时期佛教改革研究:1919~1949》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关帝信仰与格萨尔崇拜:以藏传佛教为视域的文化现象解析 电子书
关帝信仰虽源于中原,但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具有很大的影响。关帝带上风靡藏区、独一无二的完美英雄——格萨尔的面具,以格萨尔的称谓流传至今,体现了汉、满、蒙、藏等民族通过宗教文化这一特殊纽带相互联系、彼此交流的历史本相。本书通过对大量的藏文文献资料,尤其是格萨尔拉康、功德林白度母殿所藏签文的解读,深刻揭示了关帝信仰转化为格萨尔崇拜的传播历程及其意义。
发展伦理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范式与理论研究、现实与问题反思两个角度,对发展伦理学进行研究。
哲学观研究 电子书
本书论述了哲学观与世界观、黑格尔的哲学观、马克思的哲学观、哲学观与现代哲学、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哲学观与哲学研究以及哲学观与哲学教育等七个问题,揭示了哲学的特殊的理论性质和独特的社会功能,展现了哲学发展的自我批判的活力和永不枯竭的理论空间。
北宋新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揭示新学作为一个学派的整体学术特色,讨论了陆佃、郑侠、耿南仲等新学后学的学术思想和理学、蜀学、北方学者对新学的攻击,并结合孟子升格运动、天地分祭合祭之争等问题,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揭示了新学之学术与政治的纠葛。
<仪礼经传通解>研究 电子书
一部研究《仪礼经传通解》的专业学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