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孝:从现象学视野看(张祥龙文集·第13卷)

家与孝:从现象学视野看(张祥龙文集·第13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探讨家与孝的哲理深意及实现,涉及学理与现实问题的论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家与孝”的哲理深意在中西视野中的实现。其中不仅涉及学理,如中国儒家思想和海德格尔、列维纳斯等哲学家对“家”的理解,还讨论了一些富有争议的现实问题,如“谁养老才合理?”“儒家如何看待同性婚姻合法化?”“儒家能接受母系家庭吗?”等等。

通过论述,作者强调:家是最本源的“居间状态”,处于我与绝对他者之间,是人类的时间之源、人生的意义之源,对该主题的探讨,“不仅有益于儒家在当代及未来的生存,而且可能会促使人类良知的复苏,以反省目前这种一味追求强力的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

作者张祥龙,山东大学哲社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退休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1992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曾担任国际中西哲学比较学会会长、北大现象学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外国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要著作有《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从现象学到孔夫子》《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先秦儒家哲学九讲》《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复见天地心――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增订版序

初版序

第一部分 孝与家的时间性

第1章 孝意识的时间分析

第2章 代际时间:家的哲学身份——从《论家:个体与亲亲》谈起

第二部分 家与家基社团的不同形态

第3章 儒家能接受母系家庭吗?——父系制与母系制关系刍议

第4章 儒家通三统、儒家特区和阿米什人的社团生活——不同于现代性的另类生活追求

第三部分 家–孝与人性

第5章 家庭和孝道是否与人性相关?——对于新文化运动代表的反家思潮的批评

第6章 孝道时间性与人类学

第四部分 孝和家如何才可能?

第7章 想象力与历时记忆——内时间意识的分层

第8章 乱伦禁忌与孝道(大纲)

第9章 “父亲”的地位——从儒家和人类学的视野看

第五部分 西方人遭遇的乱伦与孝道

第10章 乱伦与理想国

第11章 《哈利·波特》中的亲子关系与孝道——人类本性的一种展示:不死还是虽死犹生?

第六部分 从居间视野来看“亲亲”和“家”

第12章 “亚伯拉罕以子献祭”中的“亲亲”位置——从克尔凯郭尔《恐惧与颤栗》说起

第13章 亲亲、爱的秩序与共同体——儒家与舍勒的共通与分歧

第14章 海德格尔与儒家哲理视野中的“家”

第15章 列维纳斯论“家”和“家人关系”——绝对他者牵拉出的生命道德时空

附录一 儒家会如何看待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对某些可能性的探索

附录二 谁养老才合理?

附录三 亲子与儒家经典

参考文献

家与孝:从现象学视野看(张祥龙文集·第13卷)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张祥龙。

得书感谢您对《家与孝:从现象学视野看(张祥龙文集·第13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现象学入门:胡塞尔的认识批判 电子书
现象学是学派,是流派,也是现象学运动。
意识的内在性与超越性:关于现象学运动的若干研究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30多年间所发表的研究现象学运动的主要论文,体现了作者对现象学运动的一种认识。现象学运动的创始人胡塞尔毕生追求严密科学的哲学,试图以内在建构的纯粹意识作为本体论的基础;而现象学运动的继承者更多坚持纯粹意识的超越性,力图以胡塞尔晚年关于意识与世界关系的思考,重建现象学的价值和意义。这正是现象学运动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对话的基础。
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采用整体主义的研究原则与方式,把梅氏早期思想与后期思想贯穿起来全面地理解。书中对梅洛-庞蒂具身现象问题进行分析,概括了梅洛-庞蒂具身思想的研究现状;通过对胡塞尔的现象学,詹姆士和海德格尔的具身性思想的论述,返照梅洛-庞蒂所受的影响;对自然化先验现象学的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做了深入的解读;阐述了梅洛-庞蒂的本体论的肉身概念。
舍勒文集:同情感与他者 电子书
德国哲学大师舍勒作品,收入舍勒关于同情感与他者的论述,极具学术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