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考察《诗经》对孔子、思孟学派和道家等先秦思想流派的影响。
内容简介
《<诗经>与先秦哲学》以子学时代的经典资源之一《诗经》与先秦哲学的关系为中心,从先秦子书引诗的体例与范围,诗句哲理化的方法论问题等角度出发,考察《诗经》对孔子、思孟学派和道家等先秦思想流派的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张丰乾,甘肃古浪人,1973年生,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宗教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子学时代的“说《诗》”问题
一、 多能明之
二、 书于竹帛,传遗后世
三、 与化为人
四、 农战,君臣,名誉与《诗》
五、 圣贤与时世:说《诗》者的异同
六、 《诗》之失
第二章 诸子引《诗》明理之体例
一、 依诗句出现的标示
二、 依引《诗》的句式及用意
三、 诸子引《诗》的几个特点
第三章 “一言以蔽之”与诗篇的思想性
一、 兴于《诗》,以立言起思
二、 《诗》之思,思无邪
三、 民性固然,《诗》无隐志
四、 因《诗》知礼、乐
五、 《关雎》之改
六、 述而不作——《诗》的学术化和思想性
第四章 断章取义与诗句的哲理化
一、 断章取义的意义
二、 “用意”和“本义”
三、 孔子等人断章取义的模式
四、 “上下文”与引《诗》者
第五章 子思学派之《诗》学与哲学
一、 孔门《诗》教与子思学派
二、 《毛诗故训传》引子思学派之《诗》说
三、 子思学派所引《诗》篇及原诗主题
四、 “君子慎其独”与《诗》
五、 “型(形)于内”与“德之行”
第六章 儒家引《诗》明理之谱系——以“民之父母”为例
一、 家国(邦)天下与修身
二、 一体化与分离化
三、 从《诗》、《书》看“民之父母”
四、 “自我”的位置与大同理想
五、 “民之父母”的哲学基础与价值取向
六、 如保赤子
七、 劝勉、批判与革命
八、 “民之父母”的落实之处
附录一 “鸢飞鱼跃”集说
【《中庸》】
【《诗·大雅·旱麓》】
【集说一,《中庸》相关】
【集说二,《诗经》相关】
【其他文献】
附录二 《孟子·梁惠王》篇(上、下)《诗》说集评
一、 经始灵台,与民偕乐
【《孟子·梁惠王上》】
【《诗·大雅·灵台》】
【后世注评一,《孟子》相关】
【后世注评二,《诗经》相关】
二、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孟子·梁惠王上》】
【《诗·小雅·巧言》】
【后世注评一,《孟子注》相关】
【后世注评二,《诗经》相关】
三、 刑于寡妻,推其所为
【《孟子·梁惠王》上】
【《诗·大雅·思齐》】
【后世注评一,《孟子》相关】
【后世注评二,《诗经》相关】
四、 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孟子·梁惠王下》】
【《诗·周颂·我将》】
【后世注评一,《孟子》相关】
【后世注评二,《诗经》相关】
五、 文王之怒,无好小勇
【《孟子·梁惠王下》】
【《诗·大雅·皇矣》】
【后世注评一,《孟子》相关】
【后世注评二,《诗经》相关】
六、 哀此茕独,发政施仁
【《孟子·梁惠王下》】
【《诗·小雅·正月》(节选)】
【后世注评一,《孟子》相关】
【后世注评二,《诗经》相关】
七、 乃积乃仓,与百姓同
【《孟子·梁惠王下》】
【《诗·大雅·公刘》】
【后世注评一,《孟子》相关】
【后世注评二,《诗经》相关】
八、 太王好色,民无旷怨
【《孟子·梁惠王下》】
【《诗·大雅·绵》】
【后世注评一,《孟子》相关】
【后世注评二,《诗经》相关】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古籍(含校释、笔记及资料汇编)
二、近现代学者论(文)著及翻译作品
后记
诗经与先秦哲学是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丰乾。
得书感谢您对《诗经与先秦哲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