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与权利:跨文化视域下的儒学与人权

美德与权利:跨文化视域下的儒学与人权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着重探讨了儒学是否与权利观念相容,以及儒学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接受权利观念,如何从儒学中发展出权利观念等等。本书对西方权利思想有较为细致的梳理,对儒学吸收、融合权利观念做了积极的探讨,提出有效的方案。由于作者均是生活于权利制度较为完备、发达的西方社会之中,故在立论上多侧重儒家伦理对权利观念的有效补充,对西方过分突出权利观念、个人主义盛行的现实提出一定的批评。本书对于了解西方伦理思想发展的最新动态,融合美德与权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梁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国学学刊》执行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儒学史、经学史、出土简帛等,出版《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儒家道统说新探》《“亲亲相隐”与二重证据法》等,其中《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获多项人文社科奖。入选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四个一批”社科理论人才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言

儒学视野下的人权

儒学与人权讨论的一个建设性架构

一 经过修正的人权观念及其正当性论证:一个基于历史与实践的进路

二 经过修正的人权观念之应用:儒家传统在跨文化人权对话中的角色

儒家思想与人权的若干问题

当代中国儒家人权观初探

一 为什么是儒学?

二 四个所谓儒家思想反对人权观念的理由

三 人权的基础和内容——一种儒家视角

四 儒家人权观与当代的相关性

结论

作为“后备机制”的儒家权利

一 权利与后备机制

二 作为补救(remedy)的“备用权利”

三 儒家的补救性立场是针对权利的吗?

个人权利是必须的吗?——儒家的视角

一 从不宜谈个人权利的地方说起

二 关于个人权利重要性的讨论

三 费因伯格的“无何有之乡”及其含义

四 对费因伯格的回应

五 个人权利和儒家的人类价值观

六 个人权利的价值

儒家基于美德的道德中存在权利观念吗?

引言

一 权利对于道德生活与伦理学说规范意义上的必要性

二 儒家文本中所表达的权利—责任关系

三 儒学为什么没有(或不能)发展出一种人权理论?

四 概括与总结

人权的儒学进路

将儒家美德转化为权利——儒家伦理观中人之实践能力与潜能研究

一 社会政治背景:中国的父权政治

二 人的责任与权利

三 人权和传统的理性解放

四 美德向权利的转化

人权观念与东亚立场

一 引言

二 普遍性的两种意义

三 认真对待情景(Context)

四 博采众长的权利观

五 权利政治

六 道德实在论、复杂性和建设性参与

内在的尊严——中国传统与人权

基本直觉与普遍共识——孟子思想与人权

一 基本直觉与普遍共识

二 人类道德潜能和平等理念

三 天爵与人爵

宋明新儒学与人权

一 现代观点掠影

二 古典人文主义中的宗教性

三 礼、规则、法律

以礼仪为权利——儒家的选择

一 礼仪之内

二 权利之外

三 宪法或礼典?

四 以文化为中心的人权

自由主义权利与儒家美德

一 美德或权利?

二 自由或共善?

三 超越消极自由

四 超越底线道德

五 以权利与美德的调和为取向

权利个体与角色人

一 简介

二 权利个体(Rights-Bearing Individuals)

三 角色人(Role-Bearing Persons)

儒家思想中的权利与社群

一 引论

二 以社群为中心的道德观与以权利为中心的道德观

三 权利的社群基础

四 社群基础与自主基础的不同后果

五 对权利之社群基础的担忧

六 权利与社群之共生性

七 进一步的复杂性

儒家规范理论与人权

人权与和谐

一 引言

二 传统与定义

三 非计算的平衡(Non-Arithmetic Balance)

四 起事以图变(Rocking the Boat)

五 道德价值与政治价值

六 结论

附录 学界热议儒学发展新路向用人权激活传统儒学

美德与权利:跨文化视域下的儒学与人权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梁涛。

得书感谢您对《美德与权利:跨文化视域下的儒学与人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道可道:大视域中的新道家 电子书
本书着意就道家与中外哲学进行一些比较。全书分为总论篇、分论篇、专论篇、新论篇四大部分,探讨了道家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思想渊源、现代启迪以及道家哲学在实践中的主要成就;重点讨论了道家哲学中关于本体论、有无观、价值论、宇宙观、认识论、政治思想、平等思想、审美思想、人生之道等问题;针对现实中突出的问题和容易误读、或最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国际性新道家热潮所关注的热点,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
探古求今说儒学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提纲挈领看儒学》《不废江河万古流》《少正卯之死》《打假何须烧店》《孝经今释》《打开门的钥匙》《国风何曾再流行》《千秋功过董仲舒》《管窥孔子》《不要给神仙戴错了帽子》等10篇文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睿智风趣的语言、从古为今用的视角审视传统儒学的精华内容,对儒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儒学评论(第十二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主编集刊,本册是第12辑。
1500-1840儒学在欧洲 电子书
在中国这块历史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儒学为什么会进入欧洲?它在欧洲的命运如何?本书为你回答。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电子书
本书在当代哲学的历史语境中对“主体性”观念进行专门研究和当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