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三卷)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三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

内容简介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和优秀的大众诗人, 也是我国近现代原创力最强、真正形成自己的教育学说体系、富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思想家。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誉之为“万世师表”,郭沫若尊之为“陶子”,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温家宝总理近年来多次号召广大教师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不仅在国内,陶行知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日本知名教育史学家、前中国研究所所长、东京专修大学教授斋藤秋男曾经指出“陶行知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2007年,美国知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哲学、教育学教授戴维德·汉森(David T. Hansen)在他主编出版的《教育的伦理视野·实践中的教育哲学》一书中,介绍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思想家。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国教育思想家就是陶行知,与美国的杜威、意大利的蒙台梭利等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并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找寻指引教育走向美好未来的明灯

申国昌

陶行知求真务实的治学理念探析

谭斌

《文化冲突视野下的陶行知》(节选)

童富勇

《陶行知传》(节选)

《陶行知研究综述(1927—1991)》(节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若干特色

王承绪

《陶行知传》序

《陶行知教育思想讲话》序

吴擎华

《陶行知与民国社会改造》(节选)

萧宗六

简论陶行知的办学思想

熊贤君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探微

陶行知考试思想述论

论陶行知早期“教育救国”思想

徐志辉

生活教育:我们所需要的教育哲学

立人立国: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当代价值述论

生活教育与公民教育——从教育救国谈起

杨东平

以陶为师

中国需要新的教育哲学:从素质教育到生活教育

试论徐特立和陶行知对中国现代教育的贡献

喻本伐

陶行知普及教育理论的现实可行性探究

余子侠

《山乡社会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节选)

试析陶行知试验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生平事迹五考

袁振国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节选)

《对峙与融合:20世纪的教育改革》(节选)

张癸

论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陶行知与中国共产党

章开沅

《平凡的神圣——陶行知》(节选)

大教育:建设中国的支点——《陶行知与中国现代化》序

生活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张文郁

陶行知传略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九十诞辰纪念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运动:思想与实践

周洪宇

《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节选)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节选)

《人民之子:陶行知》(节选)

《陶行知研究在海外》(节选)

朱小蔓

以陶为师 献身教育——在“生活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

中国教育需要在生活教育里汲取营养——《感悟》序

永远的陶行知——在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朱永新

中国现代的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科研之路

宗志文

胡适和陶行知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三卷)是2015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洪宇。

得书感谢您对《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三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梦”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现代中国人的梦想作为前言,共分为5篇,包括:“中国梦”的思想价值、欧美对“中国梦”的解读、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若干“国家梦”等。
社会性别视野下的新媒体研究 电子书
本书重点对微信这一当下最流行、最普及、影响面最大的新媒体进行了研究,体现出研究的前沿性、时代性、创新性特点。
多维视野下的中日文学研究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日本佛教大学有合作交流协议,并于2017年确定了一个共同研讨主题,即“全球化时代的人文学科诸相研究——当代中日、东西交流的启发”,各自举办了一次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就佛教与中日文化的关系、中日古代“日记”比较研究、中国古代礼乐制度、近现代中日文化交流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学者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本书即是此次研讨会的论文集。
学科视野下的国防教育研究方法初探 电子书
本书共十五章,包括:国防教育学的创生与困境、研究方法探索与国防教育学创生的突围、国防教育研究方法应用现状、国防教育学研究对象探析、历史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国防教育研究规范等。
全球治理视域下的国际海关法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国际法、国际政治学、国际贸易学等跨学科融合的视角,立足中国国情,在全球治理视域下针对国际海关法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前沿性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