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以法律社会史学研究的新的视角,进一步拓展了对徽商新的研究领域,弥补了法律史学术上的空白。
内容简介
徽学素来有着“商成帮,学成派”的美誉,徽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徽商文化现象,一直成为徽学学者研究徽州文化的关注重点。传统对徽商的研究方法局限于历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本书力图将明清徽商置于“重农抑商”和“无讼”的传统法律文化的背景下,以法学(法律史)的研究方法来审视明清徽商的诉讼活动,尝试着在传统徽学研究领域里,开辟出以法律史学的视角研究徽商的一块新领域。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徽学与地域文化丛书编委会名单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徽学研究文库”出版说明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抑商”法律视野下的商人
一、历代“抑商”立法的成因
1.经济原因
2.政治原因
3.伦理文化原因
二、“抑商”法律下的商人社会地位演变
第二章 明清徽商崛起的法文化因素
一、徽商整合理学的“新四民论”
二、明清统治者“恤商”的商业立法
1.推行“恤商”政策,减轻商业税
2.加强市场管理的立法,规范牙行制度,保护了商业的进一步有序发展
3.明清统治者不断完善盐法,客观上为徽商的崛起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徽州宗族法的不断完善
1.在宗族支持下,徽商易于在各地确立区域性或行业性的市场垄断地位
2.在宗族势力支持下,徽商依附于封建政权,借助政治势力的庇护,垄断特殊商品的专卖权
3.在宗族势力支持下,徽商在经商各地建立会馆,整合分散的徽商的群体力量,进一步提高徽商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章 “无讼”下的徽州“好讼”
一、官方“无讼”的主流意识
1.社会根源
2.思想文化根源
3.政治根源
二、徽州的“好讼”之风
1.“无讼”说
2.“好讼”说
3.“折中说”
1.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转变
2.徽州地区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
3.宗族的大力支持,也是徽州地区“好讼”之风盛行的原因之一
4.徽商群体的介入,助长了徽州地区的“好讼”之风
三、官府对徽州“好讼”之风的抑制
1.推行乡约制度,定期宣讲圣谕,以德化民
2.设置各种诉讼障碍,使民众产生“畏讼”、“惧讼”心理,以减少民间诉讼活动
第四章 徽商“好讼”的成因
一、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1.国家律例
2.民事纠纷调处程序
二、徽商自身较强的法律意识
1.徽商在从事商业活动中,能够严格遵守明清两朝的法律,真正做到依法经营,讲究商业信誉,义中取利
2.徽商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徽商依仗官府的“政治保护”
第五章 徽商诉讼(上)
一、徽商之间的诉讼
1.徽商的借贷诉讼
2.徽州盐商销盐诉讼
二、徽商与民众的诉讼
1.徽商与各地民众涉及经济利益的诉讼
2.徽商与当地民众涉及社会矛盾的诉讼
第六章 徽商诉讼(下)
一、徽州盐商与官的诉讼
1.两淮“提引案”
2.鲍芳陶“抗签误课案”
二、其他徽商与官的诉讼
1.杭州徽商木业公所的抗捐与官府的交涉
2.徽商反对绩溪籍官员胡晋甡的厘捐关税的诉讼
第七章 徽商“好讼”的弊害
一、经营活动的成本加大
二、公平竞争秩序的失落
三、加大经营之外的不确定风险
第八章 徽商的诉讼与欧洲中世纪商人诉讼的比较
一、欧洲中世纪商人的发展轨迹
二、比较分析两者诉讼及影响
1.诉讼的裁判者不同
2.诉讼遵循的依据和程序不同
3.诉讼的影响不同
余论
参考书目
后记
明清徽商的诉讼研究是2013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亚军。
得书感谢您对《明清徽商的诉讼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