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作为曾在佐藤学身边参与教育改革的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如何在中国的学校中构建学习共同体。
内容简介
21世纪是“课堂革命”的世纪,“学校改革的一切答案在现场”,研究者要浸润学校,走近学生、老师。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是一位“行动的教育专家”,躬行“学习共同体”理论。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愿景与行动》作者陈静静曾赴东京大学佐藤学研究室访学,跟随佐藤学教授参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与实践,回国后更致力于将其主张本土化。本书是作者及其同事长期深入学校现场和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借此读者可了解佐藤学的教育理念,以及国内比较成功地实践佐藤学教育思想的案例。
作者简介
作者陈静静,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在读期间赴东京大学佐藤学研究室访学,跟随佐藤学教授致力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归国后,与上海的研究同伴致力于构建本土化的“学习共同体”。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走向“学习共同体”的创造
第一章 佐藤学的研究视野
他是“静悄悄革命”的缔造者
一、与众不同的大学教授
二、儿童世界的倾听者
三、教师的专业对话者
四、“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者
教育研究的三种“慧眼”
一、飞鸟之眼:高瞻远瞩却浮光掠影
二、蜻蜓之眼:视角下移却蜻蜓点水
三、蚂蚁之眼:所见有限却精确细致
四、转换视角:用另一只眼睛看教育
21世纪的学校改革与课程改革
一、21世纪的社会类型及其对教育的挑战
二、 “学习共同体”:实现质量(quality)与平等(equality)的有效路径
三、倾听与对话: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权
追求高质量的学力 ——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访谈录
第二章 保障儿童的学习权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我们懂得吗?
一、多元的视角
二、发展中的视角
三、关系中的视角
教师要“学会倾听”
一、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真正的学习
二、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
三、从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学生开始
四、从互相倾听走向和谐交响
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
一、学习不再只是改变命运的工具
二、学习不再只是“勉强”
三、学习是关心的、多维的“对话”
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内源性分析 ——对学校课程文化的反思
一、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课程文化根源
二、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逻辑推断
三、学生问题意识的追寻
第三章 协作共赢的课堂
佐藤学的“创造性课堂”
一、安心学习
二、互惠合作
三、追求卓越
“静悄悄革命”的核心:合作学习
一、让逃离学习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二、合作学习的作用
三、合作学习的原则与方法
合作学习:价值、路径与方法
一、合作学习的类型与价值
二、合作学习的课堂常见误区
三、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路径
瑞吉欧教育取向的奇迹 ——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一、瑞吉欧教育取向:让儿童拥有一百个世界
二、在“项目学习”中鼓励儿童去发现
三、儿童在“工作”中开启创造力
四、倾听、对话与记录——瑞吉欧教师的三大准则
第四章 我们的“学习共同体”实践
学校发展的愿景:“学习共同体”
一、何谓“学习共同体”
二、怎样创建“学习共同体”:日本静冈县富士市岳阳中学的实践
三、“学习共同体”的影响力
四、我们离“学习共同体”远吗?
基于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课例研究 ——上海市高东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
一、问题缘起
二、我们的计划与行动
三、持续的教学行为改进——六次研究课的实践
四、思考和讨论
在课例研究中创建“学习共同体” ——兼谈上海市沪新中学的课例研究实践
一、创建“学习共同体”
二、在课例研究中构建新型的同伴关系
三、进一步提升的启示
从课例研究到小组合作学习 ——审视我经历的“学习共同体”
一、试水课例研究
二、走向小组合作学习
三、探索中的认识
第五章 教育研究者眼中的精彩课堂轶事
关注教室中的“小事” ——读佐藤学的《教师的挑战》
一、关注教室中的“小事”
二、尊重使每一位儿童都安心地学习
三、培养相互倾听合作的关系
走近教学实践,守望教师的成长 ——一位教育研究者的田野工作日志
一、用实践的理论引导实践
二、用实践去触发新的实践
三、以集体反思来更新实践
舒缓而简约的课堂气息
一、舒缓而沉着地展开教学
二、纯净而简约的课堂之美
一个四人学习小组的课堂故事
一、组长的“天然优势”
二、数学课为本组立下汗马功劳的两位小男生
三、最为活跃和忙碌的胡继海
四、故事诠释
“组长”的故事
一、天生的组长10号
二、“我像爱因斯坦”
三、两个强势组长
四、“我们组没有能干的组长”
第六章 追求卓越的教师们
教师要做追求卓越的反思性实践者
一、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辨析
二、教师专业智慧的体现:实践性知识
三、教师:在两难中追求卓越
关怀型教师是怎样炼成的 ——诺丁斯“关怀伦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一、“关怀型”教师的隐喻:榕树与港湾
二、“关怀型”教师的形象特征
三、“关怀型”教师的修炼与养成
结 语
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浅谈教师如何做科研
一、在研究领域:我们是主人还是客人?
二、我们的思想和实践将在何处安放?
三、我们的研究重心在“教育现场”
宁静的革命:启动的勇气与坚守的信念 ——再读佐藤学的《学校见闻录》
一、感同身受,与师生共同面对“教育现场”的复杂难题
二、信赖儿童,充分保障每位儿童的学习权
三、攻坚克难,坚决啃下薄弱高中改革的硬骨头
四、“疾驰的中国”:永续的改革需要坚守的信念
第七章 教师的研究日记
把目光注视着现实的课堂
一、做教育田野里的守望者
二、沉浸在学校的教育现场
三、迷恋那生动的课堂风景
合作学习,让心灵一起放飞 ——一个数学老师的教学札记
一、合作初体验
二、合作学习让你不再沉默
三、合作学习让我们共同飞翔
“合作学习”的课例研究记录
一、“热热闹闹”的小组讨论
二、全方位深入了解合作学习的方法
三、从热闹走向专注,合作学习渐入佳境
四、复习课用“合作学习”更有效
总 结
合作学习建和谐课堂、悟生命精彩
一、教学研究主题的选择
二、教学方案的规划与设计
三、教学方案的实施与改进
四、教学反思与后续设想
“教会”还是“学会” ——《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一课教学的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能承载我的教学理念吗?
二、学生在同伴互助中真的学会了吗?
三、学生都合作了还需要老师吗?
四、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喜欢吗?
五、我们还能怎样做?
课堂中“以退为进”的智慧
一、在“差班”放权,行吗?
二、“以退为进”的课堂实录
三、“告知”与“求知”
我的“另类”复习课
一、复习不再满堂“灌”
二、本是无心却“成荫”
三、“学”的关键在于“说”
我们永远在路上 ——记一堂公开课《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
后记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愿景与行动是2015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静静。
得书感谢您对《跟随佐藤学做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愿景与行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