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实生物:国语生态伦理简论

和实生物:国语生态伦理简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全面展示中国生态思想史发展的重要阶段。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梳理了《国语》中的生态哲学思想,揭示了人们对天人之际的认识由“事神保民”到“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的思想变迁的过程,深入分析了“和实生物”及“时”“通”等哲学范畴的生态内涵,对《国语》中“被文相德”“懋昭明德,物将自至”“圣人贵让”等生态德性论思想及其关于山川、薮泽、土地、鸟兽的生态共同体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而展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特点。

作者简介

作者王士良,1988年生,山东邹城人,哲学博士,副教授,2014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现任职于唐山师范学院,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三层次人选,河北省哲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等各类科研课题多项,出版专著1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世界宗教文化》《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丛书》编委名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国语》中的生态思想概述

一、从“事神保民”到“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国语》中的天人关系论

二、“和实生物”:《国语》中的生态哲学范畴

三、“懋昭明德,物将自至”:《国语》中的生态德性论

四、“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国语》中的生态共同体论

第二章 《国语》中的天人关系论: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性认识

第一节 “上帝山川百神”:《国语》中的自然之“魅”

一、“上帝山川百神”

二、“或见神以兴,亦或以亡”

第二节 “事神保民,莫弗欣喜”: 政治合法性的神意基础

第三节 “民神异业,敬而不渎”: 绝地天通的思想意义

第四节 “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 天地人的辩证统一结构

第三章 《国语》中的生态哲学范畴: 对天地自然认识的深化与系统化

第一节 “和实生物”的生态意义

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二、“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

第二节 “圣人之功,时为之庸”: “时”的生态意义

一、“审其四时”

二、“助时”与“时儆”

三、“圣人之功,时为之庸”

第三节 “川,气之导也”与“政不行,何以导民”: “通”与“导”的生态意义

第四章 《国语》中的生态德性论: 人的德性主体与知性主体的统一

第一节 “被文相德,非国何取”

第二节 “懋昭明德,物将自至”

第三节 《国语》中的义利之辨及其生态意义

一、义利之辨的基本含义及其扩展

二、《国语》中的义利之辨

三、“圣人贵让”与“胡可专也”:义利之辨的延伸及其生态意义

第五章 《国语》中的生态共同体论: 对天地自然的道德关怀与实践

第一节 “生态共同体”概述

第二节 “天之所支,不可坏也”: 生态共同体视域下的山薮川泽

二、“物有所归”:山薮川泽的天道价值

第三节 “祖识地德”: 对土地的敬畏与感恩

第四节 “蕃庶物”的生态意义

结语 《国语》生态思想的意义

参考文献

和实生物:国语生态伦理简论是2020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士良。

得书感谢您对《和实生物:国语生态伦理简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8年春之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8年春之卷。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秋之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9年秋之卷。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7年春之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7年春之卷。
寻找诗意的家园:贵州生态文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第一部关于贵州生态文学研究的专著。本书分析和评价了贵州生态文学的发展渊源及其主要成就,对生态文学的特征进行了深入论述,对生态文学的思想内涵进行了系统研究。书中通过对贵州民间文学生态意识的解读,探讨了贵州民间文学中深厚的生态思想资源对贵州生态文学创作的启示作用;通过对贵州作家的生态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揭示了贵州生态文学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下,探讨了贵州生态文学创作对现实的关注
生态文明沟域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卷 电子书
本书较为深入地解读了生态文明沟域理论,从生态文明沟域理论的产生背景、内涵、实践等角度出发,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并结合山东蒙山旅游区、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具体案例,对生态文明沟域建设的实践展开了详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