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异质性

翻译中的异质性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翻译的异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异”是翻译活动的出发点,因为翻译就是为了克服异质性造成的障碍,以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异”也是翻译的归宿,因为彰显语言、文化、思想上的异质性以促进多元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是翻译的不懈追求与根本所在。换言之,翻译既要克服异质性问题,又要保留异质性成分,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面对这一悖论呢?这本专著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翻译中的“异质性”为研究对象,就其概念、与翻译本质的关系、不同维度上的体现、与译者的任务的关系、翻译策略及接受规律几方面展开了系统的考察与研究。作者将“异质性”问题放在整个翻译发展史中去考察,逻辑地展现了不同视角、不同维度、不同立场下的“异质性”问题及其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作者结合历史和当下语境中的现实问题,特别是针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过程中的问题和争议,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作者简介

作者过婧,本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2011年获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20年获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动机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以“异”为核心研究对象的研究

二、“异”的变体的研究

1.直译

2.翻译伦理

3.文化翻译

4.延异

5.他者

第一章 “异”之认识的多重性

第一节 “异”的词源

第二节 对“异”的已有认识

一、翻译领域对“异”的认识

二、哲学领域对“异”的认识

1.柏拉图与从属性他者

2.黑格尔与辩证的他者

3.萨特与注视着我的他者

4.列维纳斯与绝对他者

5.德里达与延宕的他者

6.本雅明与碎片中的他者

7.保罗·利科与友好的他者

三、其他相关领域对“异”的认识

1.文艺学、巴赫金与“对话理论”

2.酒井直树与翻译共存机制

3.其他

第三节 “异”的基本属性

一、非同一性

二、外在性

三、侵入性

四、间距性

五、对立性

六、互存性

第二章 “异”与翻译的本质

第一节 “异”与符号转换

第二节 “异”与翻译的交流功能

第三节 “异”与翻译的建构功能

第四节 “异”的追源

第三章 “异”之表现的多维性

第一节 语言的差异

一、语言差异的普遍存在

二、汉法语言差异

三、语言之异的极端体现

第二节 文化的隔阂

一、缺失

二、错位

三、冲突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碰撞

第四章 “异”与译者的任务

第一节 保留“异”

第二节 让“异”进入译入语系统

第三节 “异”对语言文化的丰富、革新与构建

第五章 “异”与翻译策略

第一节 不同维度之“异”的翻译策略

一、语言之异的翻译策略

1.不妥协——尽量保留语言之异

2.语言之异的杂糅

3.语言之异的转化

4.语言之异的删减

二、文化之异的翻译策略

1.不妥协——尽量保留文化之异

2.文化之异的杂糅

3.文化之异的转化

4.文化之异的删减

三、意识形态之异的翻译策略

第二节 影响译“异”策略的因素

一、对“异”的需求

二、面对“异”的心态

三、接受“异”的能力

1.读者类型与接受能力

2.接受历史与接受能力

3.诗学传统与接受能力

四、“异”的可传递性

1.信息文本

2.表情文本

3.感染文本

第六章 “异”的接受

第一节 “异”的接受的阶段性

第二节 “异”的接受的复杂性

第三节 “异”的接受的不平衡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翻译中的异质性是2022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过婧。

得书感谢您对《翻译中的异质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写作高手:写出好文章的40个实用技巧 电子书
专业文字工作者亲身教学,手把手教你写出好作品。
请你讲重点:卡耐基魅力演讲的艺术 电子书
适读人群 :管理者、企业家、职场人士 帮你提高公共演讲水平、突破演讲障碍,实现完美人生展现完美口才,迅速提升魅力 影响全球3亿读者的演讲 让巴菲特终身受益的一门课 西方伟大的“沟通艺术大师”戴尔·卡耐基教你──快速摆脱演讲障碍、提升个人魅力的演讲法则 改变3亿人命运,深切影响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的魅力演讲术
世界华文教学(第五辑) 电子书
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五辑。
作文笑传(趣味故事+精彩范文+名师点评) 电子书
用趣味故事讲范文,点评好词好句好段助力小学生写出高分作文。
世界华文教学(第2辑) 电子书
本书以提升海内外华文教学与研究水平为目标,着重反映华文教学与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华文教育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本辑分为三部分,“华文教育理论研究”是对华文教育理论的研究,并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探讨华文教育的新特点;“华文教学与习得研究”集中反映了当前华文教学的研究成果;“汉语研究”主要是对汉语新词汇、新语态的文化内涵、语用功能、表达功能的现状及成因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