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对翻译的异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异”是翻译活动的出发点,因为翻译就是为了克服异质性造成的障碍,以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异”也是翻译的归宿,因为彰显语言、文化、思想上的异质性以促进多元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是翻译的不懈追求与根本所在。换言之,翻译既要克服异质性问题,又要保留异质性成分,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面对这一悖论呢?这本专著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翻译中的“异质性”为研究对象,就其概念、与翻译本质的关系、不同维度上的体现、与译者的任务的关系、翻译策略及接受规律几方面展开了系统的考察与研究。作者将“异质性”问题放在整个翻译发展史中去考察,逻辑地展现了不同视角、不同维度、不同立场下的“异质性”问题及其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作者结合历史和当下语境中的现实问题,特别是针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过程中的问题和争议,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作者简介
作者过婧,本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2011年获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20年获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动机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以“异”为核心研究对象的研究
二、“异”的变体的研究
1.直译
2.翻译伦理
3.文化翻译
4.延异
5.他者
第一章 “异”之认识的多重性
第一节 “异”的词源
第二节 对“异”的已有认识
一、翻译领域对“异”的认识
二、哲学领域对“异”的认识
1.柏拉图与从属性他者
2.黑格尔与辩证的他者
3.萨特与注视着我的他者
4.列维纳斯与绝对他者
5.德里达与延宕的他者
6.本雅明与碎片中的他者
7.保罗·利科与友好的他者
三、其他相关领域对“异”的认识
1.文艺学、巴赫金与“对话理论”
2.酒井直树与翻译共存机制
3.其他
第三节 “异”的基本属性
一、非同一性
二、外在性
三、侵入性
四、间距性
五、对立性
六、互存性
第二章 “异”与翻译的本质
第一节 “异”与符号转换
第二节 “异”与翻译的交流功能
第三节 “异”与翻译的建构功能
第四节 “异”的追源
第三章 “异”之表现的多维性
第一节 语言的差异
一、语言差异的普遍存在
二、汉法语言差异
三、语言之异的极端体现
第二节 文化的隔阂
一、缺失
二、错位
三、冲突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碰撞
第四章 “异”与译者的任务
第一节 保留“异”
第二节 让“异”进入译入语系统
第三节 “异”对语言文化的丰富、革新与构建
第五章 “异”与翻译策略
第一节 不同维度之“异”的翻译策略
一、语言之异的翻译策略
1.不妥协——尽量保留语言之异
2.语言之异的杂糅
3.语言之异的转化
4.语言之异的删减
二、文化之异的翻译策略
1.不妥协——尽量保留文化之异
2.文化之异的杂糅
3.文化之异的转化
4.文化之异的删减
三、意识形态之异的翻译策略
第二节 影响译“异”策略的因素
一、对“异”的需求
二、面对“异”的心态
三、接受“异”的能力
1.读者类型与接受能力
2.接受历史与接受能力
3.诗学传统与接受能力
四、“异”的可传递性
1.信息文本
2.表情文本
3.感染文本
第六章 “异”的接受
第一节 “异”的接受的阶段性
第二节 “异”的接受的复杂性
第三节 “异”的接受的不平衡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翻译中的异质性是2022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过婧。
得书感谢您对《翻译中的异质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