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释与适用方法

法律解释与适用方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获取法律问题答案的过程和路径全景式展示。

内容简介

《法律解释与适用方法/司法哲学与法律方法论丛》全景式阐述了法律解释的理念与方法、法律规范的选择和适用,具体展示获取法律问题答案的过程和路径。

作者简介

孔祥俊,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知识产权庭(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孔祥俊,男,1965年生。山东定陶人。法学(民商法)博士、博士后。现任最高法院民三庭副庭长、高级法官。曾就职于山东省荷泽市中级法院经济审判庭、国家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历任最高法院审判员、行政庭副庭长。独著著作20部。主要有:《民商法新问题与判解研究》、《中国集体企业制度创新》、《公司法要论》、《合同法教程》、《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论》、《反垄断法原理》、《商业秘密保护法原理》、《WTO知识产权协定及其国内适用》、《WTO法律的国内适用》、《法律解释方法与判解研究》、《法律规范冲突选择适用与漏洞填补》等。合著专著土0余部,发表专业文章200余篇。。。。。。。$$$$$孔祥俊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

庭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找法”与审判依据

第一节 审判依据与法

一、从审判依据的角度看“法”

二、审判依据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 法律渊源与审判依据

一、法律渊源的理论与实践含义

二、正式法律渊源与审判依据

三、法源的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

第三节 法源中的成文法

一、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二、各类成文法意义上的法源

第四节 非正式法源的审判依据意义

一、辅助性的法源

二、非正式法源的必要性

三、政策或者公共政策

四、习惯与习惯法

第二章 法律解释体制和法律解释权

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体制

一、立法解释与应用解释

二、法律解释的形式

三、法律解释的法律效力

第二节 法律解释权的演变

一、法官与法律解释

二、从法官无解释权到有解释权

三、机械法学与否定法官解释权

四、法律解释权向法院的回归

第三节 英美法的法律解释权

一、“司法至上”与法官造法

二、英国之限制解释权与解释能动性的悖论

三、美国之“法院的正当与特有的职责”

四、法官享有最终解释权的原因

第四节 由立法者解释到司法者解释

一、法典思路与法官解释权

二、法官地位与法律解释权

三、判例的地位与法律解释权

四、法律解释成为一项精深复杂的艺术

五、法国之法官释法的含蓄性

六、德国之法官“有思考的服从”

第五节 我国法院的法律解释权

一、我国法院法律解释权的现状

二、对于法官法律解释权的几点思考

第六节 福利国家与当代司法解释权的扩张

一、当代司法解释权的扩张

二、福利立法扩展了司法解释权的空间

三、集团冲突与保护分散的和集体的利益中的司法角色

四、人权保护与司法解释的扩张

第三章 法律解释诸特性

第一节 注疏性、判断性与超然性

一、法律解释的注疏性

二、法律解释的判断性

三、法律解释的超然性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文义拘束性和创造性

一、法律解释的文义拘束性

二、创造性的必然性与普遍性

三、创造性的必要性

四、创造性的限制(限度)

第三节 法律解释的造法性

一、法律解释、司法解释与法官造法

二、法律解释的填补功能与造法性

三、司法造法与立法的不同

第四节 法律解释的价值衡量性

一、裁判的价值平衡性

二、法律解释的技巧性与价值性

三、法律解释的妥协性

四、价值冲突的权衡

第五节 法律解释的静态性与动态性

一、稳定与变动的悖论

二、静态性与动态性的协调

第六节 法律解释答案的唯一性与非唯一性

一、学理上的争论

二、法律解释是否有唯一的正解

第四章 法律解释方法总论

第一节 法律解释及其方法概述

一、法律解释的含义

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三、法律解释的要素及方法分类

四、法律解释方法的灵活性

第二节 具体法律解释方法概观

一、典型的法律解释方法

二、各种解释方法的运用

三、各种解释方法的作用

第三节 各类解释方法的适用条件

一、解释的正当性与方法取舍

二、文义方法的适用条件

三、体系方法的适用条件

四、目的方法与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

五、跨类别解释:法意方法

第四节 英美国家法律解释方法

一、英国法律解释方法

二、美国法律解释方法

第五节 大陆法系国家法律解释方法

一、大陆法系国家法律解释传统

二、法国法律解释方法

三、意大利法律解释方法

四、德国法律解释方法

五、奥地利法律解释方法

六、欧盟法院法律解释方法

第六节 法院法律解释资料之比较

一、法国法院解释法律的资料

二、意大利法院解释法律的资料

三、美国法院法律解释考虑的材料

第七节 我国法律解释方法与解释资料

一、我国法律解释方法

二、我国法院法律解释考虑的材料

第五章 法律解释方法分论

第一节 文义解释方法

一、文义解释的含义和正当性

二、文义解释的法律形式基础

三、文义解释的优先性

四、通常语言与专业术语

五、文义解释的几个特性

六、不拘泥于文义、荒谬结果与改正文本错误

七、同一法律术语的解释规则

第二节 体系解释方法

一、法律规范的语境化

二、合宪解释与体系解释

三、同一法律内部的体系解释

四、内在的价值体系与法律解释

五、“阐释的循环”与语境解释

六、体系解释的几个要求

第三节 历史解释

一、历史解释的含义

二、适用历史解释方法的三种情形

第四节 目的解释

一、目的解释的含义

二、目的解释与追求实质正当性

三、目的解释的若干认识

第五节 限缩解释与扩张解释

一、导论

二、限缩解释

三、扩张解释

第六节 比较法解释

一、比较法解释的重要性

二、比较法的法理意义

第七节 国内法与条约的同一解释

一、同一解释原则的含义

二、同一解释原则的法理根据

三、同一解释原则的通行性

四、我国适用同一解释原则解释国内法问题

第八节 法律解释方法的相互关系

一、不同解释方法的互补关系

二、不同法律解释方法序位性之比较

三、我国法律解释方法的优先关系

第九节 法律解释方法运用实例

一、根据立法目的采取的限缩解释方法

二、根据上下文关系采取的体系解释方法

三、法意解释、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的运用

四、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特殊的法律解释规则[1]

第一节 例示性规定的解释规则

一、“等”字规定的学问

二、例示性规定的解释困境

三、例示性规定的解释方法

第二节 反对解释及其他

一、反对解释

二、当然解释

三、明示其一即排斥其他

第三节 法律解释与宪法和法律原则

一、宪法与法律原则的法律解释意义

二、国外法律、法律原则与法律解释

三、我国宪法和法律原则与法律解释

第四节 影响法律解释的特殊因素

一、法律解释与假定

二、不同实体法领域对解释规则的影响

三、法律解释必须善意

第七章 法律解释的目标

第一节 法律解释目标概说

一、法律解释目标学说的界定

二、主观说与客观说的分歧

三、法律解释目标的价值

四、法律解释目标之学说比较

第二节 我国法律解释目标

一、目标应当是明确和单一的

二、协调稳定与变动的解释目标

三、主客观解释的结合

第三节 认真对待立法目的

一、立法目的与社会效果

二、“字面服从”与“思想服从”

三、避免荒谬的裁判结果

四、实现裁判的与时俱进

第八章 法律规范冲突的选择适用

第一节 法律规范冲突概观

一、问题的提出

二、法律规范的位阶

三、法律规范的竞合与冲突

四、法律规范的不一致与相抵触

第二节 法律规范冲突的选择适用权

一、问题的导出

二、法官的选择适用权

三、选择适用权与违宪审查权

四、整体法律秩序中的法律答案

第三节 审慎行使选择适用权

一、选择适用的审慎性

二、选择适用权的审慎行使

第四节 送请有权机关裁决

一、仅限于法律规范不一致的情形

二、执行机关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三、有权机关进行裁决的具体情形

第九章 法律规范冲突的适用规则

第一节 法律规范冲突的适用规则

一、法律规范冲突的三项基本规则

二、法律规范冲突规则与解释规则

三、国外法律规范冲突规则比较

第二节 异位法冲突的适用规则

一、上位法与下位法的一般关系

二、上下位法律规范相抵触的认定

三、实施性规定与上位法的适用关系

四、异位法适用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三节 同位法相冲突的适用规则

一、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

二、同位法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的适用关系

三、不同法条之间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

四、总则规定与分则规定的适用关系

第四节 后法优于前法的适用规则

一、后法优于前法的含义

二、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的适用关系

第五节 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冲突的选择适用

一、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的特殊位阶关系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冲突的“相抵触”标准

三、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冲突的权限标准

四、送请处理或者裁决的情形

第六节 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冲突的选择适用

一、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的位阶关系

二、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冲突的适用关系

第七节 部门规章冲突的选择适用

一、适用与上位法不相抵触的部门规章

二、优先适用依专属职权制定的规章

三、优先适用联合制定的规章

第八节 时间效力与适用规则

一、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二、新旧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

后记

法律解释与适用方法是2017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孔祥俊。

得书感谢您对《法律解释与适用方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法律与伦理(2018年第2期/总第3期) 电子书
《法律与伦理》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本书是第三期,重点关注的是法治与德治如何结合,涉及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信任伦理、环境伦理、医患纠纷、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以及增值税等相关问题。
法律与伦理(2018年第1期/总第2期) 电子书
《法律与伦理》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本书为第二期,分为自然法、法律方法研究、法律与信用伦理、法律与环境伦理、法律与财税伦理、法律职业伦理、域外法、人物访谈、论学书信及新书会谈10个模块。
写给老板的法律课 电子书
为老板提供全方位的法律防范指南,老板处理法律纠纷、规避运营风险的红宝书。
近代法律人的世界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近代多位法律人的人生经历和法学思想。
影像中的法律文化 电子书
本书透过中外经典影片,对其所折射出的艺术、法律文化进行分析,进而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