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铺年代:从内单、北京烤鸭到紫云膏,中药房的时代故事与料理配方

药铺年代:从内单、北京烤鸭到紫云膏,中药房的时代故事与料理配方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老药铺的文化记录:带你重温昔日的热闹生活与人情故事·美食料理配方解密:台湾麻辣锅、肉骨茶、瓮仔烤鸭、盐水鸡、药膳红蟳……·重拾老祖宗的智慧:紫云膏、珍珠玉容散、四物汤、生化汤……·老药铺里的古董:手动制药丸机、全脚动研磨机、南剪北剪、药签、内单……·常见的中式香料/药材一览:轻松了解它们的功效和作用·曾经,中国人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中药铺,可如今,我们已经难得找到传统中药铺的身影。在《药铺年代》这本书里,台湾顺安中药房第三代传人亲自讲述了自家老药铺从1936年一路走来的故事,带我们重温了充满烟火味的旧日时光,以及被我们渐渐淡忘的传统物事和中医药文化。作者推开老药铺的门,让我们看到了过去街坊间的邻里亲爱、中药铺从业者的妙手仁心;作者也重拾起中国人药食同源的文化智慧,为我们分享多年研发心得,让躺在药柜里的中药材变成厨房中的药膳配方、中式香料,使老药铺焕发新生。

内容简介

台湾高雄市凤山顺安中药房1936年创立,80多年来一直为邻里乡亲默默服务。从孕妇产后的七帖生化汤、小孩半夜发烧的犀牛角水,到隔壁总铺师的专属药膳配方、为街坊泡制的养生药酒、病人离世后的药忏……过去,中国人日常生活里的大事小情,仿佛都离不开传统中药铺。

这本书是一家传统中药铺经历社会变迁的备忘录,也是对那个物资匮乏但充满邻里温情时代的回忆录;是中医药行业从业者的回望,更是展望。这本书里,有发生在传统中药铺里的热闹故事,也有作者无私分享的私房配方,有真情,有智慧,飘散着浓浓的中药香!


作者简介

卢俊钦,高雄市凤山顺安中药房第三代传人,从小在中药堆里长大,擅厨事,懂味道,十余年来替不少业内人士研制专属麻辣锅香料,提供一对一中式香料咨询服务,目前为“朕店麻辣火锅”技术长、中国“熬八年台湾火锅”技术研发总监、“福伯本草养生屋”技术长。


章节目录

自序

辑一  那些人那些事

      顺安中药行,从二〇一九走回一九三六

      屋顶上的晒药厂

      求药签,神明也要当医生

      普度,替好兄弟也补一补

      ……

辑二  总铺师的菜单

      仓库

      食谱  家庭版麻辣锅

      老板,我要买台湾产的四物汤

      食谱  四物汤

      生化汤七帖

      食谱  生化汤

      最后一碗肉骨茶

      食谱  肉骨茶

      ……

辑三  内用、外服与道具

      贵夫人的养颜圣品

      珍珠玉容散

      运功散

      阿公和老爸时代的七厘散配方

      ……

辑四  后记

辑五  香料、药材一览


药铺年代:从内单、北京烤鸭到紫云膏,中药房的时代故事与料理配方是2022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卢俊钦。

得书感谢您对《药铺年代:从内单、北京烤鸭到紫云膏,中药房的时代故事与料理配方》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古代希腊文明 电子书
  《古代希腊文明》一书,概述了古代希腊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到托勒密王国灭亡止的历史,内容包括爱琴文明、黑暗时代、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文化等,展现了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 电子书
全面介绍古代埃及文明,记录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
厦门饮食文化 电子书
厦门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闽菜”的重要代表,以闽南风味为主,台湾、东南亚风味为辅,以清鲜、淡爽、鲜嫩和善用甜辣为主要特色。厦门菜以烹制各种海鲜菜肴见长,又兼具了传统小吃名点、素菜、药膳等特色“招牌”,饮誉海内外。《厦门饮食文化》内容包括厦门传统菜谱和美味佳肴、风味小吃和特色茶配、名厨名店与市井美食、加工食品与茶酒饮料、家常食粮和节庆食俗等部分,力求全面、系统地反映厦门饮食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发展,挖掘
认知行为疗法咨询方案 10大心理障碍 电子书
本书涉及的10大心理障碍包含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场所恐惧症、特定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强迫症、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
本土化.京师影视学术书系;京师影视学派系列丛书 电子书
本书围绕中国影视文化“本土化”这一核心命题,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影视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现状与未来趋势,从宏观层面明确了中国电视的角色与责任,并具体地对中国影视中的综艺、电视剧、电影、影视产业和影视教育和学科,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不仅对电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思考,还对中国影视理论和学科建设进行了剖析与前瞻。本书对于理解中国影视文化自觉建构,对于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建构以及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影视文化的转型,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