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变迁三十年的教育思考

中国社会变迁三十年的教育思考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刘晖教授30年学术精选,探讨教育基本理论,反映改革开放教育学研究历程。

内容简介

刘晖教授自1986年公开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迄今30年整。本书汇集其叁拾载学术思考之代表作,每年一篇,凡30篇论文,反映其在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学原理、国际比较教育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心得。每篇篇首简述当时的写作背景、学术生态和主观感悟,以见微知著,鉴往知未。本书既是一部学者个人的学术思想探究史,也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学术研究历程,体现个人叙事与宏大叙事的时代呼应。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自序:三十而立

目录

1985

试论汉代文教政策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

1986

“传播”是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一 教育现象的根本特征——传播

二 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传播

198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与教育思想的科学化

一 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的观点是科学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二 人的受动与能动一致是科学教育思想的客观依据

三 共性与个性统一发展是科学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

1988

建构我国多元课程体系试探

一 现存课程体系受到的挑战

二 课程体系转轨的基础

三 建构多元课程体系的几点设想

1989

教育与个体心理结构的调适

1990

社会化与个性化

1991

略论教育时空观的演变

传媒发展与教育时空观的进步

大众传媒与大教育观

1992

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互动特征初探

1993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市场

一 高等教育市场界说

二 高教市场的要素、功能和特征

三 高等教育市场的需求与供给

1994

论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 高教资源配置的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

二 高教资源配置的计划方式与市场方式

三 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程序

1995

(一)社会变迁对道德教育的挑战

一 社会变迁与德育转型

二 大学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三 关于大学德育对策的思考

(二)略论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1996

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互动特征再探

一 教育传播“互动性”的传播学分析

二 教育传播“互动性”的心理学分析

三 教育传播“互动性”的社会学分析

1997

广东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建立指标体系的意义

三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四 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五 几点说明

1998

面向新世纪的学习战略

一 BLC项目的背景分析

二 BLC学习战略的基本内容

三 BLC项目的管理和资源的保障

四 BLC学习战略的启示

1999

论素质教育的研究路径

一 科学描述功能的“过程研究”路径

二 理论阐释功能的“互动研究”路径

三 行为指导功能的“行动研究”路径

2000

简论广东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几对矛盾

1.传统与变革

2.质量与数量

3.选拔精英与机会均等

4.科研与教学

5.文化资本与人力资本

6.教师控制课程的模式与学生导向的课程模式

7.专家治校与行政管理

8.大学自治与严格规范

9.客观主义的知识观与相对主义的知识观

2001

从《罗宾斯报告》到《迪尔英报告》

一 《罗宾斯报告》与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 《迪尔英报告》对新世纪英国高等教育的战略构思

三 几点启示

2002

广东与台湾高教大众化的发展模式:历史、政策、矛盾的比较

一 区域比较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

二 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与政策

三 广东高教大众化的政策与路径

四 讨论——广东可以借鉴什么

2002

用艺术改革我们的教育

一 课题的立论

二 课题的主要目标

三 课题的设计与实施

四 课题研究的成效

2003

制度创新:为中国教育释放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制度创新是拓展教育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三 教育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四 教育制度创新的对策分析

2004

论保护教育产权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一 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和资源增量的实现渠道

二 教育产权成为制约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瓶颈

三 保护教育产权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2005

论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指向与内涵

一 本论题提出的背景与概念

二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指向

三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内涵

2006

论大学文化的特征、嬗变与功能

一 大学文化的内涵、结构和特征

二 大学文化社会角色的嬗变

三 大学文化的整合功能

2007

他们眼中的地方大学治理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过程

三 校长们关于大学治理的叙事

四 对校长们叙事的几点讨论

2008

地方大学治理:特征、理念与模式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地方大学治理的特征与诉求

三 地方大学治理的模式

四 地方大学治理的条件

2009

区域高等教育治理的思考

一 治理视野中的台湾高等教育变迁

二 广东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区域特征

三 几点思考

2010

政策转变背景中的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

一 大陆与台湾的教育政策走势

二 广州大学与台湾高校合作平台建设的经验

三 加强未来合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2011

中国地方大学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一 我国地方大学的发展历程

二 地方大学何以丰富了“中国模式”

三 几点反思

2012

大学文化宣言

一 背景

二 缘起

三 文本

2013

“以学生为中心”的地方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 引 言

二 中心城市地方大学学生的学习特点

三 当前中心城市地方大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四 对中心城市地方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建议

2014

让历史启迪启发高等教育学的想象力

一 源于历史的高等教育学想象力

二 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

三 哥伦比亚大学归国留学生的历史遗产

四 几点启示

2015

论中国民间教育信仰的形成及其对国民性的形塑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中国民间教育信仰的形成与沿袭

三 中国民间的教育信仰之解析

四 教育信仰对国民性的形塑

2016

新中国教育学本土化历程举要

引子 始于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班的教育学本土化情结

一 跳出凯洛夫:吴杰的“解放宣言”

二 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的本土化建构

三 地方性知识:本土化的力量源泉

附录:读《顾准文集》断想

中国社会变迁三十年的教育思考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社会变迁三十年的教育思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思考的革命 电子书
本书属于德博诺创新思考经典系列。当旧有的思维模式让我们陷入困局时,是时候来一场思考的革命了。本书提供了思考革命的纲领、原则和措施,指引读者,通过观念和价值观上的改变,来加强行动的有效性、建设性,推动个人和群体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思考的机制 电子书
世界创新思维之父爱德华·德博诺经典著作。
中国法制史学的演进与思考 电子书
本书体现的是一个中国法制史学史通史的主题,从古代至当代,全都包含在内。其内容分为古代、近代和当代三部分,每一部分都由中国法制史学的成果、史学家的贡献、典型事件等构成。
优美思考的能力 电子书
本书属于德博诺创意思考经典系列。本书主要讲解了如何通过优化思维和表达方式增强沟通能力,与他人更有效、友好地交流,提升个人魅力,拥有心灵之美。本书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如何调整思考方式、发现对话中的关键点,从而优化表达方式,与他人自如、流畅地沟通。你能从中学到如何表达同意、反对、处理分歧、回应、聆听、提问等,阅读生动的例子,你将学会如何用简单的思维方法调整“快速变美”。
社会变迁与中国居民生活质量 电子书
系统、全面、综合地呈现近几十年来中国居民主客观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