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以思辩、系统和生态的观念看待教育与教育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迭代关系的著作,全书写了四个“数”:数字宇宙教育与学习角度的人的数感空间;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应用与人工智能学科教育双元核心的数据驱动;技术透明与成熟探索的平台、网、应用关系中的数码集成;以管理、教育、学习为多元目标的柔性数字化转型。
作者简介
作者魏忠,博士,上海海事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副教授,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民办教育11人论坛发起人,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上海市科技创业导师,8个国家信息标准起草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数字化时代教育的自在、自由与自主
前言 这种伟大发明在教育上发生很多次
第一章 数感空间的教育发现
01 技术驱动的四重教育变革
云地融合
信息蝶变
场景再造
器道重构
02 数据为元,计算为链,认知第一
数据为元
计算为链
认知第一
03 教育数字化的大同世界
04 教育还在原地张望,数字已去了远方
05 消极型与积极型数字素养
06 教育的耐力有氧过程
07 基于建制的数字化生态与平台的教育系统分析
苏联建制教育的可取之处
无问西东的数据教育业务基座
教育建制分析的构建
教育建制的生态支撑体系
教育业务建制的构建
08 通识、博物与数字觉悟
09 智能时代教师如何做人工
10 主观即教育,客观即智能
第二章 数据驱动的教育智能
01 教育好大一棵树
教育之叶
教育之枝
教育之茎
教育之根
02 教育建制的四对关系
聚与散:聚焦学科主题的信息资源平台
远与近:用学科逻辑纽带牵引教育技术中硬件、软件、数据三驾马车
公与私:用云地存储的护城河定义数据的安全域
主与谓:教育智能与智能教育
03 教育数字化下对关键少数的思考
人员的关键少数
教学应用的关键少数
教学的关键少数
学业治理的关键少数
信息化的关键少数
04 从Analysis到Analytics
05 Computer还是Information?
06 从过程工业人才培养看人工智能教育
07 知道“怎么知道”的历史,深度去学习“深度学习”
弗洛伊德的“浅度学习”
皮茨的“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历史过程对人的学习的启示
08 人工智能与数字逻辑思维
形式逻辑
计算思维
编程思维
组合数学
从意念到语言
09 聚焦工具层的教育
10 解脱教师压力,从去除信息垃圾开始
第三章 数码集成的教育生态
01 从时空到计算:教育数字化创新
02 教育的业务逻辑、数据逻辑与技术逻辑
03 输入、输出、计算与应用
教育数据的输入
教育数据的输出
教育数据的计算
教育数据的应用
04 地端融合、云端聚合、应用组合
地端融合
云端聚合
应用组合
05 内卷、开放与数字融教育
06 前台、中台、后台
服务前台
管理中台
开发后台
07 中台若水要自由
08 数字教育产品化生态
09 基于平台的教育业务分析
传统需求分析的问题
基于平台的业务导向的需求分析模型
10 教育数字化的低代码和教育业务的高代码时代
第四章 数字赋能的教育转型
01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的六个过程
数码化
池化
软件化
建制化
平台化
生态化
02 从以教育为中心到以健学为中心
03 云端公共性、现代性和地端莎士比亚化
04 带着系统上路,教育数字化的运动哲学
05 数字化与教育双因素
06 服务于关键少数的数字化学习
07 在线上课,数字织网
08 学校的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结构
技术系统
资源系统
战略系统
09 数字化的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认知模式与方法
利用云端实验教学平台实现实验复课的三种主要模式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实验课程云端实验复课案例
10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步骤与支撑
第一步:组织数字化转型顾问与咨询
第二步:教育数字基座建设与数字转型
第三步:教育应用生产平台实施运营与应用开发
后记 教育为茧,学生为蛹,数字是光
数字时代的教育转型(大夏书系·教育新思考)是202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魏忠。
得书感谢您对《数字时代的教育转型(大夏书系·教育新思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