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权的话语建构——转型中国的新闻话语与农民工

公民权的话语建构——转型中国的新闻话语与农民工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农民工在改革中的边缘地位及话语建构的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亿万农民工是这一社会巨变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同时也是以发展主义为核心的改革进程中的边缘群体。在以户口为核心的等级化公民权体系中,农民工群体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双重“他者”地位,如何修补这一群体所集中体现出来的意识形态裂痕,成为改革时代执政党-国家和以媒体为核心的公共论争的焦点之一。《大众传媒与现代中国(第2辑)公民权的话语建构:转型中国的新闻话语与农民工》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对执政党一国家话语对农民工群体的意识形态重构,以及公共舆论围绕这一群体公民权状况的基本维度所展开的话语论争进行了系统研究。

作者简介

黄典林,江苏南通人,获中国传媒大学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双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社会理论与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传媒文化研究、传媒与社会边缘群体等。译作《数字化崇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编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格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身份和权益

导论

改革时代的农民工

移民/人口迁移与媒体研究

研究问题与关键概念

各章概要

第1章改革时代的媒体与农民工

改革与社会转型

大变革

改革的局限性

传媒制度:变化与延续

历史渊源

改革时期的变化和延续性

中国媒体体制分析的不同路径

改革时期的国内人口流动

迁徙权与前改革时代的人口流动

国家、市场和农民工

小结

第2章公民权、公共商议和话语论争

公民权及其在中国语境下的含义

西方起源

中国语境下的公民权观念

公共领域与商议

公共领域

民主商议

沟通两者

中国特色的商议政治?

传媒与话语论争

新闻媒体与公共论争

意识形态、文化霸权和媒体话语

公共论争中的话语架构

移民问题和媒体再现

媒体和移民研究领域的一般议题

中国农民工与媒体

小结

第3章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

研究问题

相互构成的分析框架

方法论与分析方法

架构分析

历史制度分析

新闻话语的批判分析

文本分析

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语境间的互动

个案研究和过程描述

数据搜集方法

个案、报纸和文章的抽样方法

报纸抽样

个案和文章的抽样

政策档案搜集和深度访谈

小结

第4章农民工的意识形态再造

历史制度背景

“工农联盟”

市场化与农民工议题的意识形态挑战

《人民日报》的农民工议题报道

党报与《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的农民工议题报道:历时性描述

命名方式的变迁

可控人口流动的合法化建构

控制“民工潮”

新阶级的话语建构

小结

第5章 户口论争:融合与排斥的辩证法

户口制度的政治经济分析

历史起源

户口制度的社会后果

关于户口制度的话语论争

定义户口

围绕户口改革展开的话语论争及其与农民工问题的关系

危机框架和渐进主义策略

关于户籍改革具体政策的话语论争

户口与农民工问题

小结

第6章公民权的话语建构:个案研究

个案

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关于工厂体制的话语论争

背景

心理压力框架和个体归因

军事化工厂体制框架与微观体制归因

权利贫困框架与宏观体制归因

“穷二代”的再生产:关于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公共讨论

背景

媒体报道和公共论争

“穷二代”的再生产

“黑学校”与政府责任

草根偶像:身份建构与文化实践

背景

农民工与春晚

小结

第7章结论

参考文献

公民权的话语建构——转型中国的新闻话语与农民工是-0001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黄典林。

得书感谢您对《公民权的话语建构——转型中国的新闻话语与农民工》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现代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现代汉语语篇中的言说类话语标记为研究对象,运用衔接与连贯、语法化等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言说类话语标记进行界定,构建现代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体系。研究中,全面考察了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的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深入探讨了言说类话语标记形成的动因和机制,不仅丰富了话语标记理论,而且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自然语言理解和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言语行为与制度社会的建构 电子书
本书在新的语境下研究了制度社会建构的认知基础尤其是语言基础,并通过作为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的制度性事实的建构来阐释制度社会的建构。由于语言在联结人类心智和道义中的特殊角色,本书建立了“心智—语言—伦理”的三维分析框架,分析了心智(主要指集体意向性)、语言(建构性言语行为)和伦理(言语行为理性)在制度性事实建构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最后还从制度性事实的可理解性视角出发,通过对科学实在论的辩护论证了科学理性
历史与现实观下的中国新闻事业研究 电子书
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展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全貌。
转型中国的社会学透视 电子书
本书收集了作者从事社会学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来,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部分文章。全书共分为六个板块——“农民工权益”“劳动者观念”“企业组织”“社区”“社会不平等”“社会变迁与治理”,每一个板块都按照文章出版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基本呈现了作者的学术发展经历。
文化研究的学术谱系与理论建构 电子书
本书所探讨的“文化研究”作为一个专名,特指兴起于当代英语国家并在当今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一种以大众文化和媒介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思潮、智识活动与跨学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