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汉语谓词性主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
内容简介
本着“形式不同则意义不同”的语言学理念,本研究在对汉语名物化现象略作回顾的基础上较为全面、深入地比较了现代汉语中谓词性主语和谓词性宾语在句法功能、语义特征和语用表现上的不对称现象。同时,该研究对谓词性成分充当主宾语这一名物化现象作了历时考察和类型学比较,并通过三例个案分析多角度地考察了谓词性主语句和谓词性宾语句的句法特征和语用修辞功能等。在句法层面,谓词的音节数量和谓词性成分的结构方式等韵律形态制约着它们充当主宾语的功能;从搭配功能来看,谓词性宾语只能出现在弱动作动词后面,相对而言,谓词性成分作主语时对谓语动词的要求较为宽松。在语义层面,谓词性主语和谓词性宾语也存在着不对称性,语言事实表明,谓词性主语的事物性、指称性、使因性一般都高于谓词性宾语。在语用层面,谓词性主语和谓词性宾语在话语功能、信息特征、标记词、衔接方式、自由度以及出现频率等方面也都存在着不对称性。历时考察表明,谓词性主宾语句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但当时能够用作主宾语的限于动词,形容词的这一用法出现得相对较晚。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上编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 研究方法
四 语料来源
五 结构安排
第二章 谓词性成分作主宾语问题研究概述
第一节 名物化问题研究综述
第二节 汉语词类标准问题研究综述
第三节 结语
第三章 句法功能的不对称
第一节 谓词韵律特征的不对称
第二节 谓词性成分结构方式的不对称
第三节 搭配功能的不对称
第四节 句式制约条件的不对称
第五节 主谓短语用作主宾语的不对称
第六节 谓词性主宾语句法功能不对称的语义动因
第四章 语义特征的不对称性
第一节 事物性
第二节 指称性
第三节 使因性
第四节 典型性
第五节 结语
第五章 语用表现的不对称
第一节 话语功能的不对称
第二节 信息结构的不对称
第三节 标记词的不对称
第四节 自由度的不对称
第五节 衔接功能的不对称
第六节 出现频率的不对称
第七节 结语
第六章 谓词性成分指称性强弱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前期研究综述
第二节 句法位置的制约
第三节 结构类型的制约
第四节 语义特征的制约
第五节 谓语动词类型的制约
第六节 标记词的制约
第七节 结语
下编
第七章 谓词性成分作主宾语问题的历时考察
第一节 先秦时期谓词性成分作主宾语问题考察
第二节 先秦以后谓词性主宾语句的发展
第三节 结语
第八章 汉语名物化问题的类型学考察
第一节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名物化的用法及规律
第二节 中外名物化标记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结语
第九章 谓词性主宾语句个案分析
第一节 “V+Num+是+Num”构式考察
第二节 “VP+AP”结构与中动句关系考察
第三节 “敬请××”构式的多角度研究
第四节 动词拷贝句
第十章 结语
第一节 本书所做的基本工作和主要结论
第二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和范围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汉语谓词性主宾语的不对称现象研究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德岁。
得书感谢您对《汉语谓词性主宾语的不对称现象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